浅谈我国政府维稳经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0 03:11:21

浅谈我国政府维稳经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要前提。当今,我国正处于比较敏感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出现新的分化现象,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引发了许多,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给政府的维稳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政府投入大量维稳经费来维护社会的安定以达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宗旨,但是在实际的维稳工作中,维稳经费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简要对维稳经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维稳经费管理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维稳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字】维稳,维稳经费,管理前言

一、背景介绍

近几年以来,维稳一词逐渐成为各级政府治理的关键。自2009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微妙变化,由“发展是第一要务”转变为“发展是第一要务,维稳是第一责任”。把维稳当做第一责任并不是地方领导挂在嘴边的一个口号,而是已经切切实实表现在政府的行政活动当中。可以说,现在每逢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各级政府都会引起高度重视。应该说,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的安居乐业也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目标。

二、我国政府维稳经费的现状

经费是政策执行的物质资源,政策的执行也离不开经费的保障。近年来,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 我国政府的维稳经费支出惊人。我国的维稳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即,各级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维稳,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数量不减反增。“天价维稳”中高昂的成本并没有换来期望的社会安定的预期效果。总体来说,我国政府每年用于公共安全的支出预算数和执行数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增长量也在逐年增加。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公共安全的转移支付也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在实际的维稳工作中,巨额的维稳经费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维护社会稳定应起到作用。

三、维稳经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维稳预算没有设置单独科目,维稳经费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就目前来看,维稳一词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词汇,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中对于维稳的成就给予了太大的权重,甚至造成了有些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转为一切为维稳让路的现象。关于维稳费用的详细信息,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公开数据可以查询,财政部并没有设置单独的维稳预算科目。其次,中国维稳网上没有任何中央或地方关于维稳经费的数据,虽然是中国维稳最权威的网站,但是网站的信息可以说是无关痛痒,没有真正地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维稳工作的政治敏感性以及不合理的官员考核制度造成的。

(二)维稳经费数量庞大,利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1.对社会问题的错误估计导致维稳费用增加。现阶段,我国维稳经费支出居高不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将原本不需要列入维稳范畴的社会问题评估错误,严重对待,并存在着滥用警力的情况,这都是导致维稳经费增加的重要原因。例如2010 年3 月17 日的商丘市出租车司机停运事件。在这个案例中,政府过激的应急管理行为,在没用弄清楚问题的具体情况下,将没有政治目的也没有通过暴力手段危害社会的司机抓捕,导致小事慢慢激化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出租车司机停运事件只是民生问题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地方政府错误地估计量社会问题的性质,竟动用了3000人力,这样的维稳支出实在没有必要。

2.基层地方政府存在借维稳之名胡支乱支、转移支付的现象。近几年来,基层地方政府维稳力度不断加大,每年都安排相当数量的维稳经费,专项用于维稳工作,但是,在农村维稳专项经费中非正常费用支出十分突出,以“维稳”名义报销,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例如,广西贵港县乡两级维稳工作平台专门从事维稳工作的人员600多人、村级维稳信息员3500多人。在一个普通的基层政府设置这么多维稳工作人员其实并不现实,实际生活中,乡村中的维稳办等部门也都是形同虚设,大多数地方只不过是通过这种方式将维稳进行了转移,把中央及上级政府的维稳经费转移到了个人腰包中,把经费占为己有。

四、加强维稳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设置维稳经费预算科目,强化维稳经费公开制度,加强监督

在中央的财政预算中,应单独设立维稳经费科目。强化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有利于维稳专项经费的管理,有助于把钱花在刀刃上。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强化自身的财务内控、内审制度,同严格执行财务审批流程,从自身管理上弥补漏洞。另一方面,要坚持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布维稳经费的使用情况,主动向人大汇报,接受社会的监督,形成内外紧密联系的监督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维稳经费的管理效益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职能。

(二)从思想上、实践上正确认识维稳经费的作用,减少不合理利用。1.准确评估社会问题。不可否认,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社会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虽然有一些社会问题看起来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冷静地来分析,它们并不足以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也不至于影响民心向稳的趋势,因此,就不必要采取过激的方式处理。所以,要正确判断,消除敏感神经,不能将各种细微的不稳定的因素加总成为一种社会矛盾。有些问题其实只是一时无法得以解决的民生问题,没有必要将其上纲上线为社会矛盾,并对其实行镇压。

2.完善齐抓共管机制。目前,维稳经费用是否到实处,有限的维稳专项资金能否解决最多的问题,钱是否真正的用在刀刃上等问题也值得检验。因此,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维稳专项经费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和党纪政纪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专项经费的安全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笑蜀. 天价维稳成本为何降不下来[N].东方早报,2009-6-26(10).

[2]孔祥勉.“天价维稳”现象的政策浅析[J]. 改革与开放,2011(12).

[3]刘志成.建立科学维稳机制,构建和谐稳定环境[J].管理学家,2011(08).

上一篇:基于GM(1,1)模型的中国能源缺口预测 下一篇:股权集中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