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策略探讨

时间:2022-05-26 02:09:58

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策略探讨

摘 要:本文分别从影响美术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谈起,从美术思维的树立与美术思维的加强两个方面来谈学生的美术艺术思维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艺术;艺术思维;情境

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绘画表现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的形式、方法应该相应地围绕上述基本范畴来确立,既要加强造型的技术性训练和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改为还要确立与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在美术教育的初始阶段就把对艺术思维的确立和培养穿插在美术基础教育当中。

一、美术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无论是中西方,美术与艺术的关系都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无艺术则无美术。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关系着学生对美术艺术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所以我们说,一个成功的美术教育应当基于一套成功的美术艺术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绘画表现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技术的展现和心灵世界的袒露,是对现实美的创造,对理想美的追求;美术的创作活动,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体力劳动,更是思想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艺术思维、感情和艺术灵感。

二、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策略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有许多美术院校根据各自的教学任务、培养方向和专业基础特点等方面,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进行着不断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多可贵经验。过去那种旧的传统式的学院派教育模式,还始终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强调技术与技巧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艺术思维方面的培养;其基础训练形式十分单调、枯燥、耗费时间过长,使学生思想变得僵化,从而影响了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从文化情境中树立美术艺术观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潭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艺术不是一件实际存在的物体,但是其建立与物体的存在之上,又高于现实情境。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同时,更应透过其作品本身,穿透到作者的内心,探析艺术作品产生的根源,即应在美术教育中,从欣赏一件作品开始,从懂得深刻体会与欣赏一件作品开始。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赏析某个艺术作品的同时,应该从作品创作者谈起,直到谈到作品创作的背景,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等。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作品的真实创作历程,才能体会一个艺术作品深刻的内涵,并使学生在这一引导下,发散各自的思维,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应当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自我的理解,加深了对美术作品的印象,能为自己以后的创造积累大量的精神素材。

2.用现实生活强化学生艺术思维的建立

我们应当知道,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都不是建立在空乏的想象之上的,实际的生活经历与感悟才是培养与巩固艺术思维的关键。艺术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发而展现生活,任何脱离了生活的美术作品都不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更谈不上艺术价值。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

在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为美术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实际素材。

基于此,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中,用现实的火花来点燃学生艺术的细胞成为了发展其艺术思维空间的有效途径。我们平时的美术创作,应当是取之于生活的。我们生活的社会,大自然都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留意身边的事件。例如,教师在进行美术创作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当天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情,或者是见到的,抓住其中一点,加以想象与发挥,假设这就是学生创作的目的与背景,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件美术作品展示出来。

三、结语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美术教育已经开辟了新的能够充分促进艺术思维,锐化艺术灵感,强化艺术表现的教育途径,由“维持性学习”转向更能适合时展的“创新性学习”形式。我国目前的美术教学,要总结古今中外的经验,吸取其优点,改革我国美术教育模式,使我们的美术教育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飞,吴满玲.走出儿童美术教育的误区[J].江西教育,1996,(01).

上一篇:有机化学的复习技巧与方法 下一篇:尊重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