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 吃药还是打针

时间:2022-05-25 11:43:55

乙肝抗病毒治疗 吃药还是打针

最近我门诊时来了一位26岁的女性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一年,虽然没有身体不适症状,但新近的检查显示:转氨酶(ALT)300单位、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核酸(HBV―DNA)105拷贝、肝脏B超检查正常。患者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医生建议抗病毒治疗,但选用口服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还是注射干扰素,说法不一,难以确定。

从患者的病情上看,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针对她的病情而言,打干扰素或口报核苷类药物两者都可以,但考虑到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相比较而言,注射长效干扰素更为合适。

目前用于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有二类:一是口服的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二是注射用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二者各有优缺点。

核苷类药物的优点是口服方便,不良反应很少,抑制病毒作用强,价格适中,几乎适合所有慢性乙肝病人,缺点是只有抗病毒作用而无免疫调节作用,疗程很长,需数年之久,甚至要终身服药,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有些患者会产生体内病毒变异耐药,部分患者停药后会出现病情反复,因此不能轻易停药。

干扰素的优点是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疗程相对较短,一般只需一年左右,无耐药性,实现e抗原和表面抗原HBsAg转阴(是停药的重要指标)的概率相对较高,停药后复发也少,其疗效持久性优于核苷类药物,缺点是需要注射,不太方便,费用相对较高,而且不良反应较多,除治疗初期常有较明显的流感样反应外,还可能有脱发、体重减轻、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甲状腺疾病、精神异常等,这些反应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处理起来较麻烦,应该密切关注,干扰素对于患者体质的要求也较高,一般来说小于45岁的患者更为适宜。

药物的选择应优先考虑药物的长期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仔细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商量后决定,如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生育、经济及主观意愿等。此外,考虑该患者年轻、女性、病程较短,有近期生育要求,希望短期完成治疗,转氨酶水平较高,乙肝病毒核酸较低,经济和身体条件又允许等,故优先推荐长较干扰素治疗,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

上一篇:“解酒药”能防醉酒吗 下一篇:关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