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让体育课堂教学高效起来

时间:2022-05-25 10:42:07

问题:让体育课堂教学高效起来

摘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问题”贯穿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促进体育课真正做到有效,这样,体育课堂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问题;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73-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的奋斗目标。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善用“问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么样让“问题”贯穿体育课堂教学呢?

一、设计问题,有效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体育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设计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变为“乐之者”。

例如,在教学“蹲踞式起跑”一课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选取了同学们的偶像,播放刘翔比赛的画面,然后问:“同学们都看过刘翔110米跨栏的比赛场面吧?世界各地选手间的差距总是在零点几秒之间,你们知道顶尖的运动员是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讨论开了。这时,教师抓住机会导入蹲踞式起跑的课题,告诉学生在径赛中起跑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有效地引入课堂教学。

尽管导入环节的时间非常短暂,导入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以趣味性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学习,也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二、巧用问题,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体育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一直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最困惑的。除了设计好的教学策略外,好的提问也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能动的思考之间拉起纽带,将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我在教学“前滚翻”一课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1)人为什么要滚翻?(2)怎么样滚翻,用什么动作合适?(3)怎样快速正确的翻滚?“人为什么要滚翻?”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得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用滚翻的动作躲避危险,避免身体受伤,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危险。“怎么样滚翻,用什么动作合适?”把问题放到学生中去,让学生联系生活或让想象大熊猫等动物是怎么样翻滚的,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等综合能力。最后“怎样快速正确的翻滚”,学生在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时,容易想到“团身紧,滚动圆”的动作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发现前滚翻的要点并找到难点的突。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和同学共同探讨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了学习的重难点,满足了学生发展需要。

“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去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在尝试让学生去探索知识时,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从而享受“自己”的体育。

三、问题评价,激发热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从而实现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既有利于调动教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课的尾声阶段,我们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你们小组哪位同学学得最好?为什么?”“哪位同学学得不够理想的?如何改进?”“你想对你的同伴提什么建议?”……通过问题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每个学生在听课时,只要老师提问,脑子里肯定会思考,有时会产生疑问。而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敢或不愿向教师请教。对于这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予以热情鼓励,“说说自己的看法及问题。”“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与此同时,在提问方式上可给予指导。如学生刚刚学习发问时,完全可以从小疑问开始: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讲?自己有没有掌握?通过老师讲的,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师进行重难点教学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学习的动力就会不断产生。善用“问题”贯穿体育课堂教学,就能让体育课真正做到有效,体育课堂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农村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分层训练法在钳工技能训练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