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

时间:2022-05-25 05:33:02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关键词】有效;切入点;生长点;发散点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让学生学会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阅读中抓住各个合适的点,在阅读中教,在阅读中学,有效的阅读指导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夯实,更高效。

一、激发阅读兴趣,找准切入点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阅读课一开始,通过悬念的设计,情境的创设,矛盾的冲突等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激发兴趣,或带入情境,或引发思考。掌握了学生的心理,选取的切入点就会切合学生的需要,学生思维就会被激活,从而踊跃参与。因此,切入问题的提出,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和探索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二、渗透阅读方法,找准生长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方法指导,逐步培养。

1.抓住课文的题目,质疑问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精练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课文的标题特殊,是文中爸爸对汤姆说的一句话,以此为题,统领全篇。我们在出示了课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展开质疑:这个课题上为何多了个双引号?这是谁对谁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在什么时候说的?这是怎样的一条鱼?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主阅读课文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到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2.抓点睛传神之字词,感悟品味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所以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学会画出重点词句细心揣摩、体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培养语感,是读懂文章的一把金钥匙。如《槐乡五月》一课中这样写道:“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浸”这个字,说说从这个“浸”字感悟到了什么?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槐乡的槐花之多,香味之浓烈。再如《蕃茄太阳》这篇课文中写“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个“追”字展开讨论:笑声怎么会追着人走呢?通过读、悟、议,学生明白了,这个“追”字的意思是人到哪,笑声也跟到哪,写出了明明的笑声极富感染力和穿透力,在“我”心情无比灰暗的日子里,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温暖着“我”的心。

3.关注文章的细节,走进文本

文章的细节之处,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学生通过质疑有助于深入领会人物此时此刻处境,了解其内心世界。教材是语文课堂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抓住了文化层面上的细节开发,也就等于抓住了阅读教学的“牛鼻子”。如《爱如茉莉》一课,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关注到这样一个细节:“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妈妈怕惊动爸爸,好长时间不敢动,结果手脚都麻木了。”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就能明白这些细节表现的是爸爸爱妈妈,妈妈也爱爸爸的这种平淡中的深情。

三、尊重个性感悟,找准发散点

在我们过去的阅读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以教参理解统一学生认识的现象。这样的“统一”,置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与不顾,置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于不顾,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便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变得单一、呆板。

1.注重自主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主读书,自己领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表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那就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我们一定要选择有意识“淡出”,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和发现。

2.尊重个性差异

学生在阅读时,与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的全过程。情感不同,经历不同,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定会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从而产生一定的阅读差异性。

如:学习了课文《三袋麦子》后,课后也这样一道思考题:“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同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思想启迪。

3.融进自身再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进行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如:苏教版第十二册习作2,要求学生把《村居》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自身的情感、经历不同,对古诗文感受、理解的不同,再加上表达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写出来的文章更是风格迥异。我们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这种具有创造性的理解,能越出文本,成为课文的加工者、再造者。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的阅读教学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教给孩子方法,培养孩子能力,用有效的阅读指导夯实我们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以寻常法生精美课 下一篇:心系儿童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