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奏一曲和谐的乐章

时间:2022-05-25 04:04:47

【摘 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对人才培养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家校合作,教育才能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合作;和谐发展

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家长望子成龙的心也越来越迫切,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盼望得到高科技人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教育对人才成长的作用愈来愈明显,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把人才培养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对人才成长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一致时,学生成长的环境协调统一,教育合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相反,学生成长的环境就充满矛盾,教育不仅产生不了合力,还会被减弱和抵消,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阻碍。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携手并进,才能奏出一曲和谐的乐章

一、学校教育的优势和弊端

德国教育家勒德尔曾这样描述学校:“学校,一个独立和精心策划过的、以思想和言论的准确性为己任的世界,充满着智慧的光芒。”的确,对一个孩子来说,接受学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活动,它最明显的特点是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严密,教育环境优越。它的中心工作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班集体教学为基本形式,受着一定时空和一个严密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要求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在同一时空中完成同一任务,也就是统一要求、材、统一进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生与物之间相互协调,在课堂教学形式的计划安排上,对教学的重难点、教法的选用和学法的指导,教学环节的组织和时间的分配,各种教学手段的配合,都要进行严密的组织。而学校教师一般都是从专业化的学校出来的,受过专业化的训练,他们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基本理念,能采用适合儿童需要的教学手段以及先进的教学设施来完成教学任务,使儿童在学习中不但易于接受,而且乐于接受,这样儿童学习起来就显得轻松和愉快。一个孩子从入学到大学毕业,经过十几年学校教育正规化的训练,大多数都能成为国家有用之人。但是正因为学校的制度化和正规化,也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弊端:对社会变革反应迟缓、保守,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对学生不能因材施教,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使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二、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弊端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原始的教育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改善为家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使广大儿童获得了安宁、温馨、催人奋进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教育形式生动活泼。由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人能比拟的,他们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子女尊敬并依赖家长,这种尊敬和依赖往往会树立起家长在家庭能够中的权威性,家长的权威越大,对子女的约束性就越大,家庭与孩子相处时间长,能够较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个性需要等较之一般老师更熟知,因此,家长就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制定出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地教育,使自己的孩子能很好地发挥出他们的特长,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四二一综合症”,即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个老人加上父母二人围着孩子转,精心为孩子营造起成长的“超级温室”,对孩子的培养出现了“四过”,即: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重的呵护、过滥的保护。很多家长都有“寒门富养”的意识,使我国的独生子女养成了:任性、自私,独立意识逐渐丧失、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奋斗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娇气、骄横、不合群、不善交际等坏习惯。我从事小学教育二十年,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请把我的子女管严一点,他在家一点也不听我们的话,但对老师的话却言听计从。”从家长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的弊端。

三、家校携手,奏一曲和谐的乐章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才能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现实教育中,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效果。由于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很多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教育孩子。目前仍有10%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入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地落在学校,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一系列学校教育无法解决而家庭教育又放弃责任的教育过失问题。

家校合作,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能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并形成合力,避免家庭和学校教育效果的相互削弱和抵制,双方协商一致,又可防止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侵害,不给不良现象以可乘之机,使我们的教育和谐发展,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能。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注重搜集信息 提高教学效果 下一篇: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