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搜集信息 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25 08:42:45

注重搜集信息 提高教学效果

【摘 要】主要叙述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多方位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地适应协调,教学效果才能得以提高。

【关键词】搜集信息;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笔者曾一味注重对教材和教法地深入研究,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教学效果与预期目的相差甚远。现就反思后所得启发浅析如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每一个教师都应注意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的彼此协调,相互配合。为此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地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的搜集和分析研究,并用来指导教学工作,否则教学工作就有可能成为教师的“单相思”活动,教学效果也就可能难如人意。笔者认为可通过如下几种途径搜集学生信息。

一、通过课堂提问搜集信息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检查式提问,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上一堂课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和熟练程度,又可了解学生的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由此教师可以把所得信息作为在本次课堂教学中讲述内容、安排训练时注意强调和需重点强化的参考依据之一。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据学生已有知识状况进行必要地启发式提问,教师可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深度以及对有关知识间相互衔接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和探讨。尤其是在一章节或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还可据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综合归纳出若干问题对学生进行总结式提问,以便了解学生对单元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情况,为在后续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使教与学双方能更好地相互适应、协调提供必要地信息。

二、通过观察学生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视觉、听觉等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这使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时,往往会所听内容的理解、接受情况表现在眼神、表情等多方面。一般而言,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定睛入神,情绪高昂、跃跃欲试,则反映教学效果比较理想;若学生视而不见、精力分散、情绪低弱、神情呆板,则可能教学方法欠佳,吸引力较差,继续下去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当学生出现后一种情况时,应提醒学生集中精力排除其他因素干扰的同时,及时据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学等方面做适当调整,力争取得理想效果。

三、通过批改作业搜集信息

“专门的研究表明,很好地安排学生的家庭作业就可以保证对他们进行的课堂教学达到很高的质量。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为此教师必须对课下作业这个起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引起应有的重视。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和批改,不仅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获得学生作业错误的性质、数量和成因,作为以后改进教学和个别指导的依据,同时从作业地完成情况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所有这些无不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四、通过师生交流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的主导是老师,主体是学生,让所有学生真正地学会、学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的教学方法未必适应每一个学生,这就使得师生交流变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师生个别交谈或集中征询学生意见等形式可以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情况,对讲授方式、训练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调整。这样既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又能兼顾个别特殊情况,为所有学生地发展都创造了良好、适宜的环境,使教学效果地提高变得简单易行。

五、通过考核搜集学生信息

考核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单元测验或考试等手段,是教师获得学生学习情况了解教学情况的一种方法和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对学生考核后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仔细的逐项分析统计,可直观的获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借此信息教师可对后续内容地讲授速度、方法做相应地调整和安排。同时该信息也可对学期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安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必要和可靠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核时应做到严肃认真,杜绝弄虚作假,以保证所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六、通过自我总结获得阶段信息

教师在完成一节课、一单元、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后,可对近期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由此可起到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的作用。这样教师也可以在不断修正错误、改进不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使教学效果日趋理想。

总之,教师只有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多方位、多渠道地搜集信息、了解情况,才能比较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学生在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最大限度的去优化教学,最大幅度地去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苏】哈尔拉莫夫著《教育学教程》,丁西成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简介:

赵利军(1974—),男,汉族,山东泰安市人,学士,中教一级,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

上一篇:细微之处见真性情 下一篇:家校合奏一曲和谐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