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奏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时间:2022-06-27 06:14:57

论合奏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合奏课是高等师范类器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对学生课堂所学内容的补充和实践,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巩固。本文从实践出发,结合高师院校的实际情况,对现状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思考,期待对高师器乐教学体系改革趋于合理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合奏;改革;高师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133-2

随着社会各界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向全面型人才的转变,民族器乐合奏课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合奏课的现状而言并不是十分乐观。江西教育学院音乐系教师邓春慧在《高师器乐合奏课程设置构想》 一文中介绍了器乐合奏课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处于薄弱甚至空白的困境,并对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是人们对高师培养目标的理解差异和对生源素质的认识不同所致,二是部分高师能从事器乐合奏教学的教师不多,师资的薄弱也造成这门课程不能顺利开展,三是由于这门课程需要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训练过程花费时间长且进程缓慢 加之缺乏社会关注度,因此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北京师范大学合奏课的发展脉络

北师大音乐系民族器乐合奏课程于95年创立,初期编制略简,以招收主体专业学生为主。合奏编制以重奏,小合奏为主。

后经过生源不断发展,成为面向音乐系全体学生的限选课程。编制进一步扩大,逐渐发展成为编制齐全,训练成熟的合奏课程,课程最大规模可达百人以上。2007年于本部北国剧场录制“2007大学生音乐节首场民族管弦交响音乐会――传世经典《红楼梦》组曲”演奏会。演出开创了同类演出的先河,并引起巨大反响以及广泛热情的报道。

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市场所急需的,也正应是高师音乐学院应培养的目标。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来看,我们并不要求个个乐队成员都成为专业的演奏家,但内容的涉猎要求更广泛,要体现出师范性的特色,从乐队的组织与教学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高等师范类学校合奏课开展的重要意义

在高师音乐系的课程选修中,增设民乐合奏这一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合奏课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民族器乐合奏课,是一项集体性质的音乐实践课程.它是器乐演奏专业学生的音乐实践必修课,也是各类音乐艺术院校中音乐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它也是高等师范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整体器乐教学的一个更好的延续和有益的补充。这门课程不仅是对器乐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的训练,更是对各自专业演奏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民族器乐合奏课上,任课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当然这里的所谓倾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声音,也不等同于普通听众听音乐。而是要以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听觉去倾听、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旋律、节奏、和声、复调、色彩等诸要素所表现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一)从专业技术上,合奏课是涵盖了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与复调、配器、作品分析、音乐欣赏等高师必修基础课, 是一门集各音乐课程于一体, 培养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应用型实践课程。可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织体的听觉意识;强化学生节奏节拍概念;训练学生在乐队合奏中的音准把握能力;音色的融合能力与音响的平衡能力。

(二)从音乐素养上,通过合奏,领略民乐合奏音乐中的“群体意识和人本精神”。培养“一专多能”的全能型学生。使选修合奏课程的学生扩大视野,熟知各乐器组中最有代表性乐器及乐器种类的特点。

以上这几点几乎涵盖了音乐学科的各个方面,可见合奏课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他的单一学科不同,合奏课不单单是为了教授一门单独的知识,而是将知识融入实践之中,通过合奏这样一种方式使学生学生将书本上的死知识转化为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种理念和经验。

三、通过国内外合奏课状况我们可以看出合奏课的重要性

(一)国外:国外的合奏交响乐团发展历史悠久。从国外以及香港、台湾等音乐教育较发达的地区来看, 合奏课是发展学生综合音乐能力最有效的参与性课程之一, 不仅在大学音乐专业中开设, 随着该课程教育功能的逐步扩大,器乐合奏也已渗透到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中, 成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而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 对音乐的理解显然更直接和更深邃。

(二)国内:20世纪的中国器乐合奏已经属于现代音乐的范畴, 民族乐队的编制也形成了吹、拉、弹、打四大类别齐全, 表现性能更加丰富全面的格局。但师范高校器乐合奏课程的发展却较为缓慢,合奏课程的发展应立足于民族器乐独特的艺术美学价值。民族乐队与民族音乐都是以民族性为主要特征的,它因其独特性而使别的国家和民族无法参与其中,至多对其只有一般观赏和了解而并不能真正去欣赏理解它们并与它们全面沟通和交流,它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所以说为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普及民族乐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合奏课的开展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位承担合奏课教学的老师,我深知合奏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所在,所以提高民族器乐合奏课质量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邓春慧.高师器乐合奏课程设置构想[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05).

[2]陶纪泉、金英子.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中器乐合奏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音乐,2006,(04).

[3]顾凯霆.高等师范院校中开展器乐合奏课的必开展方式[J].黄河之声,2001,(06).

[4]姚春城.浅谈合奏课[J].音乐探索,2006,(10).

作者简介:

高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上一篇:解构主义视角下英汉翻译新观 下一篇:紫砂圆器壶体造型的创作设计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