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构建平台

时间:2022-05-25 03:51:08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构建平台

摘 要:学生“畏文如虎”“千文一面”的作文现状令人担忧,新课程理念下的写作观提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据此,建议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写作情境,让学生真实表达,自由作文,倡导课堂内外结合、读写结合,发展性评价,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写作教学;写作兴趣;学生主体;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深受师生的关注。但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方面,教师投入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殚精竭虑地命题、指导、批改、评讲,审题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讲述得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另一方面,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却“畏文如虎”,为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地编造、拼凑,致使假话、空话、废话连篇,形成“千文一面”的可悲局面。

新课程标准的写作观为作文教学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写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承认、尊重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现个性化的生活和情感,都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因而,在写作教学上,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的写作空间,为学生自主写作构建平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当创设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写作氛围

昔日,教师作为“学习的权威、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奉行“我即标准”的信条,动辄封杀学生的“异言”,使学生畏惧而不敢言。久而久之,何来个性化的思想、创造性的作文?因而,走下讲台,以“第一读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写作活动,真正从心灵深处平视学生,允许学生大胆设想、大胆质疑,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消除惶恐、找回自信。

写作教学应重视语文的育人功能,重视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以往,由于语文课程过分强调教化功能,在写作上一味地追求“崇高”、“庄严”,并以此作为评判佳文的标准,乐此不疲。可是,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没有谁的生活会永远阳光灿烂,成年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尚且要倾诉,更何况孩子呢?况且学生毕竟处在成长过程中,幼稚和不成熟原本就是在所难免的正常现象,我们又何必时时进行道德拷问,强迫学生为了写作扮出虚假的笑脸呢?因而,我们应引导学生表达个人的内在情感,鼓励他们说真话,诉真情,把作文看成一次抒发一次宣泄,一种自醒,一种质疑。当学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嬉笑怒骂皆可成文时,他们能不乐于表达吗?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写作教学上,则应立足于课内45分钟,放眼课外社会大天地,以课内辐射课外,课外拓宽课内,变传统单一的“传授写作技巧”为主的写作教学为立体多样的“打基础、促兴趣、给方法、重实践”的写作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写作为中心,建立听说读写一体化的课程形态,做到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一切作文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多元阅读理论认为,文本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从对人生的尊重、特别是对人的精神存在和精神价值的终极关怀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只要能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文本,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当给予保护。

立足课内,还要求扩大课外阅读量,丰富知识,把统编教材与名著、时文相结合;文学作品与科技、历史、地理、政治时事等内容相结合,拓宽眼界,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更趋多样话、丰富化、社会化、生活化,真正形成学生个体宏大的阅读体系,使学生终身受益。并启发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写,督促学生的摘记和练笔,读写活动形式力求多样、丰富多彩、灵活而有实效。如:名作选读、课前讲演、影视批评、作文竞赛、文学社等。让学生参与大量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提高语文能力和水平。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的“表达与交流”部分里写道:“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这里,新课标不仅重视写作本身,更关注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明确写作重实践、重体验的特点,指出写作资源和写作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体味人生,提高写作品位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赙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作时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热忱,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作为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应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所感的告示街头交通、农贸市场、城市环保治安状况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引导学生发现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社会焦点、热门话题等,培养学生虽然身处校园却始终保持着“热爱生活、关心改革、思考社会、放眼世界”的好习惯。

四、教师应倡导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从重视结果的评价走向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抛弃“纠谬法”,实施“评优法”

富有成效的作文教学,应该不断给学生以成就感,让学生每写一篇作文,都感到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从而提高作文热情,激发作文兴趣,养成写好。一些语文教师生怕学生看不到自身作文的不足,以为教师的“纠谬”能够立即化为学生的能力,必欲点点滴滴指出才安心。采用“评优法”就是一改“纠谬法”那种千方百计地寻找文中谬误的做法,以发现学生作文的阅光点为主,即使要指出错误,也应只抓主要的,而且应该先肯定成绩、或寓批评于鼓励之中,或于批评之后提出勉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希望在胸、豪情满怀、动力不减。

参考文献:

[1]金振邦.阅读与写作.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贺雄飞.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3]周旺平.三种方式读文本:阅读教学如何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湖北教育,2013(1).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79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