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指导,构建一个书声琅琅的语文世界

时间:2022-05-25 01:40:22

加强朗读指导,构建一个书声琅琅的语文世界

[摘要]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小学语文教学,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是最重要的,“书声琅琅”是一堂好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教学策略

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避免“虚情假意”,达到“情真意切”呢?

1扩大朗读范围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2提高朗读效率

2.1朗读是以“正确”为前提的。教师首先要对每篇课文逐人逐字地进行普通话读音过滤,发现问题,立即纠正。除正确读音外,字的音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例如:变调和儿化音问题。对教材中标明儿化音的教师要认真练读。没有标明的教师认真体会,教学生反复练读。如:“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其中“味”和“滚”都应儿化,分别读“weir”和“gunr”,这不仅符合北方方言区的语言习惯,而且也能表现出这事“很容易做”的特殊语境。不随意添字漏字也是读“正确”的基本要求。凡选入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名篇,语言是极为规范的,是学习的典范。而学生朗读时随意添字漏字,恰恰说明读者在该处没有形成正确的语感。

2.2在“正确”的前提下要读“流利”。从我校的“调查”中不难看出,只有42.81%的学生自认为读得“正确”、“流利”。在实际朗读中,影响“流利”的因素有:顿读、重复、破句等。而且大都出现在长句子中,这些都是没有掌握好语言的节奏造成的,只要把句子按意思理解去读,就不会打乱语言的节奏了。

3加强表演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两种:一是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先让学生演一演,让他走进文本,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文本中描述的情景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狼和小羊》、《小马脚疼》、《狐狸和乌鸦》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狼和小羊》中虽然只有两个角色,但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是非常有利于采用这种方式朗读。可以三个同学一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当作者,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再到台上来表演。分角色式朗读能增添课堂教学情趣,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二是动作表演式朗读。即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使很多简单易懂的课文不需教师过多讲解就能理解;一些难理解的课文就采用这种朗读方式也变得好理解了。如:《鹿角和鹿脚》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续用“撒腿逃命”“飞快地蹬地”“拐弯”“奔跑”等动词,把小鹿看见一只狼后拼命逃跑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形象。

4精选朗读练点

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前半句读得稍重且慢,“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浙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

总之,教无定法,以上方法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竭诚希望每一位教师能以“朗读”为抓手,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朗读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审美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孩子们鉴赏与成文能力。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下一篇:如何成为更高效的教师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