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5-25 05:21:39

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我国外汇储备面临资产贬值、持有成本上升、本币升值、国内通胀加剧等风险。本文在阐述了这些风险,剖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存在这些风险的制度层、管理层、国际市场操作层面的原因后,提出了应对这些风险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储备风险、外汇管理制度

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储备规模大小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外汇储备迅猛增长。从1980年的22. 6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6月底的32400. 05 亿美元,根据国际惯例,我国外汇储备量严重过剩,由此带来的风险问题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风险

1.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与对冲成本增加风险。我国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外汇占款不断增加,央行被迫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加剧了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需要通过发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工具,来冲销这种被动的货币增长。然而,随着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多,对冲操作的余地越来越小,对冲成本支出却不断增加。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与对冲成本增加同时并存,使央行货币供应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

2.外汇储备资产贬值风险。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储备币种单一,主要为美元储备,占外汇储备总量的70%以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不仅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贬值风险,同时也使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陷入两难选择:若改善外汇储备货币结构抛售美元,抛售行为必然引起美元汇率的恐慌性下跌,我国外汇储备将遭受更大的风险;对现有的外储货币结构不进行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大将进一步刺激外汇储备的增长,美元贬值将带来更大的储备损失。美元“绑架”了人民币,令汇率政策的实施陷入两难。

3.我国外汇储备持有成本急剧上升。我国外汇储备的成本主要包括准财政成本、机会成本、经济扭曲成本、经济福利成本和金融稳定成本。央行为冲销外汇占款发行票据产生的冲销成本,我国外汇储备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而非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货币当局大规模的冲销操作带来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成本等,皆会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大幅上升。在我国储备资产收益很低状况下,大幅增加持有成本势必会带来外汇储备资产的低效占有。

二、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原因分析

1.国际经济局势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化,使外汇储备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世界经济新一轮的周期性变化中,国际经济局势、国际外汇、债券和股票市场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储备管理机构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使其达到最优状态,操作难度很大。面对复杂的国际社会,我国外汇储备存在风险不可避免。

2.我国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首先,没有形成统一的储备规模管理制度,外汇储备总量目标不确定,致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没有计划性和规律性,处于盲目状态;其次,外汇储备结构不合理。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美元。依赖性过强会带来脆弱性。第三,外汇储备管理经营缺乏动态管理和综合性研究,难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最后,外汇储备管理重“储蓄”轻“投资”的理念使外汇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程度不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低,防范风险能力差。

3.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短缺。外汇储备管理中,无论是适度规模的度量,结构的优化、储备投资管理模式的调整,还是研究外汇储备宏观调控与投资收益等功能如何能充分发挥等,都需要专业水平和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去操作,而我国外汇风险管理人才匮乏是我国外汇储备面临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应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策略

剖析我国外汇储备面临风险的原因,是为了找出应对外汇储备风险更有效地策略。

1. 扩大进口平衡国际贸易顺差,放松资本流出管制减缓外汇储备的增加。增加进口,特别是资源类产品和高新科技产品的进口,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平抑贸易顺差。同时,放宽居民持有外汇的限制,放松资本流出管制,鼓励国内居民和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改变储备资产收益风险不匹配的状况。

2.优化外汇储备币种和投资结构,实施动态管理,防止储备资产的缩水和损失。首先,要使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处于优化状态,应该在科学量化结构指标体系基础上加入预警机制和弹性机制,使之能够随国际经济发展变化而适时适当地调整。如根据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支付要求、市场干预、偿还债务需求等方面的因素来确定储备币种,坚持储备币种多元化。其次,实施科学投资和动态管理。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是防范其缩水和损失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发达国家可以考虑债权转股权,在发展中国家可以进行资源股权、份额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这样才能避免美元金融的危害,确保外汇资产的价值。此外,还可借鉴新加坡 GIC 和韩国 KIC 管理模式,将中国富余的外汇储备交与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经营管理。公司可以多元化投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和实物资产,可以使央行的一部分外汇储备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达到降低央行储备量的效果。

3.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制度,降低系统性风险。首先,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由“有管理的浮动”向“清洁浮动”发展,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货币可以有效降低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提高本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和竞争力,缓解庞大外汇储备带来的过多风险问题。其次,调整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制度。实现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发展。最后,不断完善外汇交易制度。增加交易主体、引进美元做市商制度、增加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银行间市场交易品种等,通过各种市场化手段,不断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降低外汇资产的系统性风险带来的贬值。

4.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外汇储备风险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程度不高,即便引进的优秀人才,也会因激励不够或是工作环境不理想而大量流失。而在金融领域,人力资本是核心资源,我国要建立外汇储备资产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系统的培训制度、有竞争力的薪酬管理制度和升迁制度,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放在战略的高度。如此才能为我国外汇储备的高效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炳才,外汇储备运用的新思考[J]武汉金融,2011.4

[2]王永中,中国外汇储备的成本、风险与对策[J]当代世界2012.2

[3]马强,运用外汇储备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国际化进程[J]宏观经济管理,2013.3

上一篇:浅谈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福建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