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生数学学习社会性动机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5-24 08:37:44

幼师生数学学习社会性动机的现状分析

摘要:中职幼教专业数学教学普遍面临学生厌学的现状,本文采用自编的数学学习交往动机调查问卷、以及改编的数学成就动机量表,对145名幼师生进行调查分析,分析了幼师生数学学习动机中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相关动机激发策略。

关键词:幼师生;数学;交往动机;成就动机

一、问题的提出

广州市中职数理教研会曾对某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数学进行基本知识检测,初中二年级水平测试不及格者占71.9%,优秀人数仅占11.4%。2007学年,广州市15所中职学校7297名学生参加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检测,结果是平均分为53.17分,合格率42.6%,标准差23.28,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分。

幼师专业与中职众多专业的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共性――教学标准、评价标准不断降低;为适应不断压缩的课时数,应试教学更甚于中学;教学模式单一,各种数学思想方法难以渗透。加上幼师以女生为主要群体,相比艺术类学科,数学学习缺乏个体与团体的进取心,厌学情绪更为普遍。笔者通过多年对幼师女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观察及成绩对比,发现数学学习困难者中动力型学习障碍所占比重较大。学习动机问题是解决学习中动力型学习障碍的主流研究方向,而在众多的学习动机研究中,针对幼师专业女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相当匮乏。

那么,幼师生数学学习的动机状况究竟如何?了解这一点对于数学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动机激发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二、核心概念

动机研究根据其研究视角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本文拟从社会性动机的视角,对幼师生数学学习动机进行分析。

社会性动机,是经由学习而获得,在周周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动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社会性动机是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流、亲近、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是一种依附性需要。人的一切交往活动都由一定的交往动机引起。学校的数学教学活动主要依托交往活动而进行,因此交往动机这种直接推动人们参与交往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必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成就动机,则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对象是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二年级三个教学班145人次学生,全部是女生。

(二)研究工具。

1.数学学习成就动机调查表。

该调查表根据幼师数学学习实际及挪威心理学家吉斯米和奈瑞戈的成就动机量表改编,是一个30题的五级反应量表,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强度值变化范围为-60分至60分。

2.数学学习交往动机调查问卷。

笔者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结合幼师生数学学习,从数学学习交往动机强度和频率两个维度编制了幼师数学学习交往动机调查问卷。总分变化范围在9-36之间。

3.数学学业成绩指标。

以被试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考试的成绩平均值作为被试个人数学学业成绩的指标。

4.施测及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施测,施测前对指导语、施测时间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剔除无效问卷,数据处理采用有效问卷138份。使用SPSS13.0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四、结果分析

(一)幼师生数学学习交往动机水平分析。

以下是幼师生交往动机水平分布情况,列表如下:

幼师生数学学习交往动机总平均分为17.5,从人数分布上看,总体处于中下水平。

(二)幼师生数学学习成就动机水平分析。

以下是幼师生成就动机强度得分情况:

被测的数学学习成就动机强度总平均分为M=3.27,居中等程度。但经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有72人(约52%)处于中下水平。从人数分布上看,幼师生数学学习成就动机水平偏低。

该调查表问卷中,奇数题测查追求成功的动机,偶数题测查害怕失败的动机。对比奇偶题的选答,看出幼师生追求成功的动机相当薄弱,而害怕失败的动机较强。

(三)数学学习中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及学业成绩三者的交互关系。

根据被测者的数学学业成绩指标,将其分组如下:

下面从两方面考察三者关系:

1.在相同交往动机条件下,成就动机水平不同是否会导致数学学业成绩水平不同;

2.在相同成就动机背景下,交往动机水平不同是否会致使其数学学业成绩有所不同。

本表采用方差分析的统计检验方法,检验当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相同时,是否因其所持的交往动机的不同,而产生学业成绩上的差异。统计结果:F1(2,135)=4.58,P

同样,采用方差分析的统计检验方法,检验当学生的数学学习交往动机水平相当时,是否因其各自具有的数学学习成就动机水平不同,而出现数学学业成绩上的差异。统计结果:F1(2,135)=3.89,P

可见,在幼师生数学学习中,成就动机与交往动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确实存在交互作用,二者共同产生影响。

五、影响幼师生数学学习社会性动机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幼师生数学学习交往动机的主要因素。

女性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和交往需求。然而数学鲜明的学科特征(思维材料抽象,通用、精确而简约的科学语言等)恰恰与幼师女生的认知特点(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笔者认为,造成幼师生数学学习交往动机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幼师数学教学中师生主体认知同一性不强。师生之间“四个形象”与“一个关系”的认知同一度,影响着师生关系的稳定性、课堂交往的协调性和学生的交往动机水平。即(1)双方各自客观存在的本来形象;(2)双方自己通过自省形成的自我形象;(3)对方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4)自己在对方头脑中可能的形象;(5)对双方人际关系的认知。

第二,幼师数学课堂交往指向单一。数学教学中包括显性的数学知识和依托于其中的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幼师生将来的生活学习中发挥长久重要作用的毫无疑问是后者。然而,指向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成本较高”,明确的“短期目的”、不能激发思想火花的交流,使学生数学课堂交往积极性大打折扣。

第三,数学课堂上学生成就动机不强、思维惰性大。许多幼师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习得性无助感造成她们对数学学习的“无动于衷”、数学学习成功诉求的缺乏。

第四,在数学学习中师生双方交往心理地位的影响。除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长久的被动学习的心理影响以外,数学教学中师强生弱的不平等状态更使学生不敢主动自信地承担交往角色,久而久之,即使是有着交往动机的学生也逐渐更趋于数学学习的自我封闭。

(二)影响幼师生数学学习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

第一,外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期望值(这里讨论来自家庭、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数学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父母的期望程度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根据中国学者李灿荣、高东心的研究,可看出父母的期望值愈高,子女的成就动机就愈高。笔者在任教的班级中,通过谈话方式了解到大多数幼师生家长不关注孩子的数学成绩,相当多的家长及学生本人在进入此专业学习前,甚至认为幼师专业不会开设数学课。此外,在实用性观念的指导下,用人单位不重视幼师生文化基础科中理科的学习,只要不影响学生取得毕业证,数学成绩在就业时基本不起影响作用。可以说,无论是家庭、用人单位还是学校,对该科的学习期望值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造成学生本身对于该科的学习期待降低,严重影响学习数学的成就动机。

第二,个人数学学习的成败经验。成就动机中有两个重要的构成因素,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和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的学习需要)。成败经验会影响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影响这两种因素的水平。大部分幼师生在初中时数学成绩较差,学习时常易遭遇冷漠、批评或嘲讽。这种失败经验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落漠等消极情绪情感体验,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性和不良情绪反映,进入幼师后,尽管数学学习的要求有所降低,但过去的失败经验已对学生产生了习惯性影响,使其缺乏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第三,内部学习需要。内部学习需要是成就动机形成发展的根本。缺乏内部需要,动机的形成便无从谈起。 幼师生大体可分成三类:(1)有升学要求或有数学学习兴趣,持有“学习目的”。她们数学学习的内部需要较为强烈;(2)为父母和教师而学习,持有“表现目的”;(3)没有学习目的。无论是何种目的,有,便产生学习需要和获得成就的要求。 然而,以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为例,在近年来的毕业生中,一、二类学生存在交集,第三类学生更不在少数。所谓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语言对于幼师生来讲是抽象且遥不可及的。它们对于推动、提高幼师生的数学学习成就动机并无太大的作用。

第四,数学学业成败归因方式。归因,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与评价。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会利用多种信息经常地对自己的学业成败进行归因,而且这种归因必然会引起他们认识、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变化 ,从而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动机、焦虑水平、自我评价等变量,最终影响其随后的学习活动和学业成绩。这是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幼师生数学学习成就动机不高,也与其不正确的归因方式有很大关联。

通过对幼师生数学学习社会性动机中成就动机、交往动机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成就动机与交往动机对她们的数学学业成绩确实存在着交互作用,二者协同对数学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通过对这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对于幼师生这一特定群体,应积极塑造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是联系其现有的动机系统,并应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采取特有的激发策略。

(作者单位: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何一粟,李洪玉.成材始于动机[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52.

[2]郭永玉.交往、成就: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的心理学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1-3.

[3]叶仁敏, Hegtvet, K.A.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2):14-16.

[4]唐芳贵,彭艳.教学交往的社会心理结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2):64-65.

[5]李灿荣,高东新.中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2):19-24.

[6]沃建中.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学报,2001,33,(2):160-169.

上一篇:“旗帜”“眼睛”是标题 下一篇:基于linux和Boa的智能家居网关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