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24 12:42:28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问题研究

摘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评定;问题;防治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主要建筑材料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人造材料。在现代土建工程中的铁路与公路的隧道、大桥,水利水电的大坝、电站,河道整治中的河堤、河坝,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各项工程中,混凝土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牵涉到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和耐久性;二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遗留隐患的工作性;三是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用量;四是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是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设法降低成本。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砂、石四种材料组成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解决4种材料用量的3个比例,即水灰比、砂率、胶骨比(胶凝体与骨料的比例)。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较深入的了解,认为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 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应充分;b) 区分数理统计及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不同;c)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注重经济效益。

1 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应充分

在配合比设计前,设计人员要做好下列工作:

1.1 掌握设计图纸对混凝土结构的全部要求,重点是各种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及结构件截面的大小、钢筋布置的疏密,以考虑采用水泥品种及石子粒径的大小等参数;

1.2 了解是否有特殊性能要求,便于决定所用水泥的品种和粗骨料粒径的大小;

1.3 了解施工工艺,如输送、浇筑的措施,使用机械化的程度,主要是对工作性和凝结时间的要求,便于选用外加剂及其掺量;

1.4 了解所能采购到的材料品种、质量和供应能力。

根据这些资料合理地选用适当的设计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

2 区分统计方法及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不同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1)

式中: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a) 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cu,i――第i组的试件强度(MPa);mfcu――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n――试件组数,n值应大于或者等于30。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σ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σ计算值小于3.0MPa时,σ应取3.0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不大于C60的混凝土:当σ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σ计算值小于4.0MPa时,σ应取4.0MPa。

b) 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1取值。

表1 标准差σ值(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C20 C25~C45 C50~C55

σ 4.0 5.0 6.0

根据此公式,配制C40砼(以C40砼为例)的强度为:

fcu,0≥40+1.645x5.0=48.2MPa (2)

在正常情况下,(2)式可以采用等号,但当现场条件与试验条件有显著差异时,或重要工程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或30级及其以下强度混凝土在工程验收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则应采用大于号。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中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标准的评定方法分统计法和非统计法两种。下面着重比较采用统计法和非统计方法评定的差异之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中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标准的评定方法为例]

2.1 采用统计方法评定

试件≥10组时,应以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评定:

≥+.(3)

≥. (4)

式中:――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m2),精确到0.1 (N/mm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精确到0.1(N/mm2);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m2),精确到0.1(N/mm2)。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2),精确到0.01(N/mm2);当检验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N/mm2时,应取2.5N/mm2;

、――合格评定系数,按表2取用;n――本检验期内的样本容量。

表2 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系数

试件组数 10-14 15-19 ≥20

1.15 1.05 0.95

0.90 0.85

由公式(3)、(4)可计算得(假定试件组数为10~14组标准差取2.5 N/mm2):

≥40+1.15×2.5=42.9MPa,≥0.9×40=36.0MPa.

因此,只要该批试件的平均强度大于等于42.9MPa,且 ≥36.0MPa,即可判定为合格。

2.2 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

试件少于10组时,可用非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进行评定:

≥.(5)

≥.(6)

式中:字母含义同统计法公式;

、――合格评定系数,应按表3取用。

表3 混凝土强度的非统计法合格评定系数

混凝土强度等级

1.15 1.10

0.95

若按公式(5)、(6)评定,则合格的条件为:

≥1.15×40=46.0MPa ≥0.95×40=38.0MPa

从两种评定方法来看,最低值均易于保证,但后者的平均值比前者高出46-42.9=3.1MPa,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部位的不同,往往应用不同的评定方法,但很多单位仅按统计的方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导致实际试配强度均达不到理论计算值。对于一般单位而言,在一个工程中通常只有混凝土配合比,加之管理不到位,也往往用于要求非统计方法的工程部位,结果出现评定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后果。

3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注重经济性

不少单位在配合比设计时纯粹是追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按规范要求或以往经验进行一组配合比设计,试配后强度达到要求就算完成了;若达不到要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水泥用量,很少从材料调配、经济效益、混凝土工作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水泥用量过多,往往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和徐变增大,而且也相应增加了成本。

防治措施:在规范要求允许的条件下,配制不同的配合比,从经济、工作性能、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择优选用,并应针对不同施工部位、不同评定方法给予适当调整,尽量避免凡是同一强度均使用一个配合比的做法。试验室还应收集每次配合比及施工情况的详细数据,并注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得出水灰比、用水量、砂率、水泥用量范围及σ 数值,日积月累,就能成为一个很可观、很宝贵的参考资料,对以后的施工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上是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看法,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同仁们指正。

参考文献:

[1] GB/T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2] 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3]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

[4]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上一篇:比滴灌更节水的灌溉技术――痕量灌溉 下一篇: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