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让品德教学绽放活力

时间:2022-05-23 11:31:51

关注生活,让品德教学绽放活力

【摘 要】真正有效的品德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小学品德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关注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将生活融入品德课堂,让品德教学更好地绽放活力的议题。

【关键词】品德教学 关注生活 绽放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97-01

课程标准提出: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过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品德教学中“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要求教师在品德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进课堂,让品德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绽放活力。

一 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增进教学内容的现实感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所以,品德课教学应当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道德认知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与生活体验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反省。

1.改换,让教材内容由远变近,体现教育时效

现行品德教材会根据现实需要不断修订,但是生活每天在变,教材的更新仍然跟不上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节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处理,及时根据现实需要,添加最新鲜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些刚刚发生的事例是学生最容易感知,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热情的,远比旧教材的内容来得生动和有效。例如,教学《天有不测风云》一课时,适逢日本发生大地震及强烈海啸,课堂上教师可适时改编教材,利用这一现实素材进行教学,学生自然会有话可说,感受深刻。

2.穿插,让教材内容由大变小,体现教育真实

每个地区、学校、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资源,它们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这座舞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引入品德课堂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地方资源、校本资源、家庭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中接受教育。

3.增删,让教材内容由繁变简,体现教育实效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为此,在新形势下,教育要创新形式,丰富品德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亲近感

1.查访结合,观察生活

由于品德课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人或事和学生有较大的时空距离,容易导致学生认知不够全面,甚至出现偏差。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或开展调查访问活动,加深对文中事件和内容的理解。

2.情景创设,再现生活

低年级教材内容,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在如何将它们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行为。教学时,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相关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道理变换成一个个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学习。

3.尝试实践,体验生活

品德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因此,课后实践必须加强,让学生深入体验课堂上获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把活动引向纵深,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获得生活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 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品德的整体发展

品德课堂的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需要教师花心思不断构建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自然地成为场景中的一员,完全出于心理的认同和需要进行真实的评价,进而让学生真正地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整体发展。

1.在“真实生活”中发展智慧

品德课的评价不应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生活化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在品德课堂中,评价与教学是相伴相生的。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事例会感动学生幼小的心灵;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情境会唤醒学生对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疑难问题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享受了具体、丰富的道德训练,发展了他们的道德智慧。

2.在“平等对话”中碰撞思维

真诚平等的对话是生活德育引领学生不断地理解道德、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在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与学生更是心灵的交流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小组、同桌、全班的对话交流,达到评价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明辨是非与真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在“亲身体验”中完善自我

在教学中,创设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索、顿悟的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的,他们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触动了心灵,激活了思维,唤醒了沉睡的自我意识,促进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最终实现了良好品德和修养的自主构建。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指导,用经过社会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内容教育学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应学生的需要。只有密切地关注生活,品德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活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求 下一篇: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和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