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时间:2022-05-23 03:24:37

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摘要] 目的:研究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目前中药种植采收、运输、保管、加工炮制、配方标准、煎药方法等一系列质量普遍下降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中药市场供求紧张和中药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等。结论:国家主管部门应对中药质量实行严格的监督,使中药的各个环节规范化、标准化。

[关键词] 中药;疗效分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057-01

中药汤剂古称汤液,始用于商代。它易吸收,疗效好,便于辨证论治临证加减,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是中药剂型之母。但是也存在准确辨证、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出现疗效不佳的现象。笔者在多年药剂工作中,对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观察、研究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中药材的来源

中医用药历来讲究应用道地药材。有文献统计,道地药材约408种,如东北人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都是效果较好的著名道地药材。

1.1 栽培品种与野生药材的差异

如白芍和赤芍品种相同,但其成分和药理不尽相同,临床疗效也就不一。即使是同一栽培品种,由于培植方法不同,其成分含量高低和农药残留量就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种植中药材时不得使用化肥、化学农药,推广使用有机肥和中草药农用杀虫剂及相关检测规定。

1.2 采药时间与药材质量的差异

中药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而有效成分的含量又与其栽培条件、生长环境、采收等因素有关。三国时期,华佗在三试青蒿草时曾提出“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割下当柴烧”。老药师所谓“道地药材”都生动地说明了合理采收,产地地域性的重要性。要注重采药时间与药材质量对疗效的影响,尤其是植物在生长发育各个不同时期,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要在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如草麻黄的麻黄碱含量以8~9月为最高[1],薄荷中的薄荷脑在开花时最高[2]。但是目前某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采集、收购中药材完全把质量抛在一边,或缺乏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等原因,只讲数量,忽视质量,致使中药材质量下降,导致临床疗效不准。

2 加工、炮制、贮存不当对疗效的影响

2.1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临床疗效是多种药材共同发挥综合疗效的结果,中药材最理想的药理作用只有通过正确炮制才能得到。明代陈嘉谟认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某种药材的副作用可通过炮制降低、消除,例如川乌、草乌。炮制还可改变或缓和药性,如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用止血。还应注意每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避免变质后仍用于配方。

2.2 中药的净选

某些药材加工净选达不到要求。如广金钱草、蒲公英、蝉蜕等未洗净泥粉及杂质,含量达10%左右;淡全蝎漂洗未净带盐霜湿重高达50%左右;厚朴花、辛荑的用药部位是花蕾,而混入非药用部分的花梗为50%[3]。麻黄根能止汗,而麻黄茎却能发汗,历代将茎上节作非药用部位除去,现代改为茎与叶同用。当代研究表明,节的麻黄碱含量是节间的1/3,毒性却比节间大。这些加工不合格,属掺假使假,直接影响配方质量不准确,并增加毒副作用。

2.3 中药的运输贮存

有些医疗单位根本不对药材认真炮制,或是炮制质量远达不到《中国药典》和《中药炮制规范》的要求。中药界有句老话叫做“霉药不治病,反而要害人”。中药的包装运输与贮藏保管不当,也严重影响了中药的临床疗效。再由于不注重改善药库温度、湿度、通风等贮存条件,造成药材发霉、变质、走油、虫蛀、风化、氧化、潮解等,使药材失去了原有性味。如砂仁、豆蔻碾细过久也会气味散失。前人曾经说过:“肉桂陈是宝,人参陈变草。”现代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随贮藏延长而下降。有些饮片规格偏厚,如天花粉、白术等45种植物药材常切成4 mm厚片[4],按传统标准应切成2~3 mm厚片。茯苓、浙贝母等都是切成薄片。药典对矿石、贝壳类只规定“碾碎”,致使药厂竟碾成类豆大小的碎石与碾为1 cm的贝壳饮片,这些都很难煎溶,从而影响了中药的疗效和造成药材的浪费。

3 中药调剂质量对疗效的影响

配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和病人用药安全。如配方时认真审方,执行处方角注,按先煎、后下、调冲等特殊药物处理与处方应付标准等正确调配。反对配药“以手代称”抓一把算数。因为医生辨证组方时对各药量都是按一定的原则,针对病情需要组合而成。一方之中药味不变,只改变其剂量,则该方的功能、主治也随之改变,即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如枳术汤与枳术丸,同为白术与枳实二味药组成。前者枳实用量倍于白术,故以消积导滞为主;后者白术用量倍于枳实,则以健脾和中为主。或配方时没有按顺序摆放,杂乱无章,影响核对,导致缺药、缺量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曾有报道某省技术监督局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发现中药配量失准严重,甚至报道的中药配量合格率不到50%。因此,必须重视制订“中药调剂规范”与严格配方核对工作,把好药品调配质量关。

4 科学合理的煎药法对疗效的影响

煎药工作人员或者病人对煎药常识的不甚了解也是影响疗效的一个因素。伊尹制汤液至今已数千年,汤液仍是中医普遍使用的剂型,其煎法简单易行,大多数老百姓认为自煎质量较好。据报道用煎中药机煎药,约有三成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比不上传统煎药方法,有些有效成分被高温高压破坏了,等等,从而降低了中药疗效[5]。故此向病人介绍煎法,是提高中药疗效不可忽视的最后一环。

首先应该选择理想的煎药用具:陶器受热均匀,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是较理想的煎药器具。铁器在煎煮中易与药材中的苷类等产生化学反应,使药液色泽变黑、变绿或沉淀,降低药效或改变药性,不宜选用。药物加水量的多少,也应根据药物的用量、吸水程度、药物质地坚硬、疏松程度、煎药时间长短而定。质量疏松的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药物为度,质地坚硬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为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可浸泡30~60 min,煎时每隔10 min将药上下搅拌1次,促使药液均匀地溶出,并要注意淀粉类药片易粘锅底焦化。对某些含有蛋白质的药材不可用热水浸,以免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包膜或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煎药的火候分快慢中3种,煎药次数一般汤剂必须煎2次,滋补药还可煎3次。因第一煎约得总含量40%,加入新水第二煎约得总含量30%[6]。煎煮时还要注意某些药物的性质而采用特殊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5 中药服法与禁忌

现在的年轻人对中药服法更缺乏认识,服法不当,反而为害。因此,应结合病情、药性、病人体质及用药经验等,方能做到正确服药。如老人、儿童服药或服对胃肠刺激过大的药物时,宜分次于饭后服;脾胃虚弱者及健胃药应在上、下午的两餐之间服用或饭后服;副作用大及毒剧药应中病即止;急性病者要及时服药等。服药饮食禁忌,如热性药禁烟酒辣味,温补药忌萝卜、茶叶及生冷食物,以免降低药效。

6 讨论

影响中药临床疗效有2大因素:一是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中药供不应求,忽视了中药材质量的道地观念;二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药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不同程度存在只讲数量,忽视质量的情况,放松了“按质论价”的原则,甚至被以次充好。工作中不时出现重经济效益,轻配药质量,甚至假药混入中药调剂室,引起中药从种植采收到煎药一条线质量下降现象。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要调整影响中药质量的各方面政策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相关标准,并经常检查监督。中药需要发展道地药材以满足市场与出口需求,中医药需要发展走向国际,中药的各个环节均需要规范化、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中药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各方面因素,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寿山.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820-1961)[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560.

[2]刘嘉森.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85-1987)[M].第5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259.

[3]南京药学院药材学教研组.药材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1055.

[4]江照云.中国药典部分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商标[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2):67.

[5]朱美莲,程舒里.浅谈用中药煎煮机的利与弊[J].中国药业,2001,10(9):35.

[6]江照云.中药煎剂操作规程探讨[A].跨世纪国际名人名作中国科技文化卷(英文版)[C].美国世界名人书局,1998.502.

(收稿日期:2007-08-15)

上一篇:栀子根汤证 下一篇:小针刀松解术在颈椎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