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部分学生不作为现象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23 02:49:21

英语课堂部分学生不作为现象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现在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上,经常可见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的热火朝天,部分学生却在底下沉默不语,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学生的不作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这种现象?本文通过对学生不作为现象的原因分析,试图找出解决这种不作为现象的方法,从而有效的提升英语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不作为;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H319.3

引言:

目前,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堂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台上讲的热火朝天,津津有味,可每个班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老师的英语课堂中来。他们当中好多人,每当面对教师提问的时候,都会把头低下,或者埋到书里;还有一些学生故意避开教师的视线,希望教师没有注意到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作为的现象?我们作为教师来讲,又该采取何种措施和方法来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问题分析:

1.基本功不够扎实:

通过笔者走访发现,好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课堂,都是因为“不会”。什么叫“不会”?为什么“不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储备。说到底,就是基本功不够扎实。他们没有能够将中学时候的英语知识和大学进行很好的衔接。甚至还有一些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往往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听说方面,更是非常薄弱。长久以来,也就形成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哑巴英语”。

正因为如此,这些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够,无法参与课堂,久而久之,也会形成一种自卑心理。认樽约壕褪遣蝗绫鹑耍于是就更加不愿意作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基本功不够造成不作为,不作为造成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更进一步形成不作为。

2.害羞心理:

进入大学之后,尽管好多学生都已经成年,但是由于学生们都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背景,所以好多学生还会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换句话说,好多学生的心理年龄还不是很成熟。当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一旦回答错误,闹出笑话,这些学生特别在意别的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他们会非常害羞,这样的话,也就打消了他进行下一个问题回答的勇气。久而久之,这些同学,因为害羞心理,也会加入不作为学生的行列当中。他们的特点是,既希望老师能够给自己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又害怕自己回答错误,遭到同学的笑话,所以他们会在整节课的煎熬中度过,成为这部分不作为学生。

3.教师问题:

当然,任何问题都是双方面的,学生的不作为,教师也需要承担责任。有的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顾自己在讲台上眉飞色舞,而不顾学生在底下苦不堪言。他们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互动,只是进行着传统的讲授,对于现代学生来讲,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的不作为现象。这些学生往往是对英语本来兴趣就不浓的,又或者基本功本来就不够扎实的,他们能来上英语课,甚至都非常不容易,如果教师再不能够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调动课堂氛围的授课方法的话,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讲,很难融入进英语课堂。

二、对策研究:

1.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改变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作为的关键。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也是课堂的组织者,这个角色扮演不好的话,整个课堂会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对于英语教师来讲,要想调动课堂氛围,将不作为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就应该积极的想出各种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充分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取谈话式、探究式、讲与练结合、辅助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尤其对于害羞的同学,教师更应该多多进行鼓励,并告诫同学不要嘲笑回答错误的学生。这都是很好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活力。

此外,教师还应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方法,好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课堂,也许是缺乏对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的细心观察研究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素养影响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导督促学生。使学生接受你,学生才喜欢你。老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个别少数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偏爱个别少数学生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不利于教学。

三、总结:

总之,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努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更重要的还在于,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课,不仅仅是备知识,更是要备方法,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学生,配合什么样的方法,只有在课前将这些内容都准备充分,才能减少或避免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不作为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银泉.教学方法和非语言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4 )

[2]刘向前.论课堂沉默 [D]. 曲阜师范大学,2005.

[3] Richards, J. &C, Lockhart.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85.

[4] Norton, D. 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of Language Arts [M].

[5] Jackson. Reticence in Second Language Case Discussions:Anxiety and Aspirations [J]. System, 2002.

作者简介:王颖,1982年生,女,汉族,天津蓟县人,硕士研究生,北京吉利学院,英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胡烨静,1982年生,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北京吉利学院,英语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上一篇:“5E”教学模式在高师院校学生英语教学能力培... 下一篇:循证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护理中应用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