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好情感教育

时间:2022-05-23 01:56:28

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好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时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情感的熏陶,这也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的。情感陶冶该如何落实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呢?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培养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说道:“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确实,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时,心灵必定会受到感染,情感必定会激起波澜,而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常会阻碍自身情感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调动起自己情感后,一定要通过言行和神态动作等外部手段,用自己火热的情感去融化学生平静的心,从而对他们进行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情感教育,同时要把对学生的关心、期待、鼓励、谅解也物化为自己的教学语言及肢体语言,使学生原有的情感得到深化和强化,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例如,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慷慨激昂的现场演讲,融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于教学中,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

人类的情感很丰富,好的文学作品总能让人产生共鸣。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词、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这些作品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激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文本,发展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如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三、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作品总是要诱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的。否则,文学何以“言有尽而意未已”呢?联想、想象的展开,往往伴随着情感因素。确实,联想以情感为动力,若无情感的推动,联想、想象的翅膀便无法展开,更难以腾飞;同时,想象达到腾飞的境界,又会推动情感的发展,促进情感的深化,从而激发内心更强烈的情感。刘勰所说“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正是指出了情感的基础。在情感陶冶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有意识的人,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积极主动地承受客体制约的同时,突破这些制约,并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对作品中的空白处,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填补和连接,充分地领悟和理解作品中的丰富内容,深刻地体验其内在情感。在教学《荔枝蜜》时,通过“蜜”字,要求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这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然后要求学生联想“蜜”与什么有关系,于是学生由“蜜”想到蜂,想到蜜蜂采花酿蜜,进一步拓展联想到勤劳的劳动人民。这样,使学生迅速掌握了文章的结构线索,又迅速又准确地领悟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四、创设教学的情境和氛围

心理学认为:情境在激发人们某种感情中有特定的作用。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艺术效果,从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入情入境,丰富体验,才能让他们走进作品中,与人物一起感受、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古诗词中,言在意外,联想与想象尤其重要。在《雨霖铃》教学中,可以将东京城外汴河码头凄清的送别场景描述出来,也可先读后唱,民乐伴奏,从而触摸这首词的感情命脉,可使学生的兴奋度倍增,感情投入,充分进入角色。因为这些特殊的情境,形成情感辐射力,叩击学生的心灵。“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当学生懂得称颂美好的事物、抨击丑陋的东西、嘲讽可笑的对象、哀悯悲惨的命运时,实际上已经在这些情感的渗透中认识了世界,获得了感知判断生活的能力,达到了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略谈如何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下一篇: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