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5-23 01:43:26

生态学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在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学生在就业时涌现的问题,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生态学的理论,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和分析高职学生就业优化策略和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即生态化的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生态化的政府引导体系、生态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态化的学生生态主体意识。

关键词:生态学;高职学生;就业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职业教育毕业生成为中国的产业大军,使得国内新增劳动力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然而,这表面繁荣的背后实则隐藏着许多问题,比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欠佳,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中高职教育衔接不明确不清晰,高职学生缺乏竞争力。因此,如何将尴尬的高职教育变成“香饽饽”是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二、生态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就业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问题时,不仅要采用主体与环境、平衡与失衡的视角,更要遵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开放性、平衡性, 运用生态学的方法论原则,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具体而言,以生态学的视角和方法探讨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是要基于当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背景,扎根于高职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场,分析高职学生就业与环境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高职学生就业的生态平衡问题,从而使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高职高专院校的资源建设与学生的发展紧密地联系。

从全新的生态学的视角,深入地研究高职院校的人才就业问题,可以跨越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换“鸿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合理地调控环境资源,寻求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构建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生态环境,从而推动高职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质量保证。

三、高职学生就业生态优化策略

1.开拓生态化的高职院校办学机制

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对社会资源的依赖性也不断提高。社会生态因子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逐渐加大。因此,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高职院校办学机制,已经是不可避免之策。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新型的生态化办学机制,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构建深度的产教融合。一方面,企业可以参与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能够提供更加充足和对口的人才供给,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前厂后店”、链锁办学等高职教育办学新模式,有利于促进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企业与高职学校合作关系,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化水平,构筑企业与学校的双赢机制。

国家教育部要从政策上支持鼓励现代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同时,政府需要规范企业支付高职学生实习报酬,并推行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责任保险,以便更好地规避和处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风险。同时,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企业的工程师或者高级技师担任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促使高职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向优化。

2.建立生态的政府引导体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发展需要外部生态环境的支持,政府是高职教育的外部生态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以通过适时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创造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通过恰当的规范和协调,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生态的政府引导体系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适时引导,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方面,政府应根据我国的经济形势,对高职教育的就业态势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完整的、全面的就业信息;经济资源方面,国家应该采取适宜的倾向性政策,鼓励和刺激大学生到基层地区、中西部偏远区域就业,并合理补偿毕业生的收入差额;政策资源方面,政府应该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鼓励新型就业模式――大学生自主创业,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渠道。

政府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要求企业接收高职学生进行实习,并且通过法规税收等手段弥补企业的经济利益损失,从而为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

政府发挥其引导和规范作用,规定每年的供需见面会主要时间安排在7、8月份,从而避免很多用人单位的提前“见习”破坏人才培养的正常有序、降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3.明确高职院校的生态化人才培养目标

从生态哲学的视角看,现代的生态文明社会中,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高职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态性发展, 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培养“生态学生”。

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生态性,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和身心需求,培养同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大学生,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实现促进高职学生的生态和谐发展的目的。

中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要对学生“本体自然”和“体外自然”进行调适,以求实现生态平衡,同时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实现从“学科本位”、“能力本位”向“生态本位”转变。“学科本位”借鉴普通高校人才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理论知识。“能力本位”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让高职学生能够胜任某种特定的专门岗位。而“生态本位”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内涵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基本职业技能如公关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外延方面,则涵盖学生身心、品质和审美能力。

4.培养高职学生的生态主体意识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就是学生生态发展的结果。在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生态因子中,学生应该是生态主体。然而,传统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与学生的生态关系失衡,教师生态位覆盖了学生的生态位。因此,要维护人才培养生态和谐的功能,就要赋予学生以真正的生态主体地位。

在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中,学生处于核心地位,其他生态主体的意识发展都是为其服务。因此,生态意识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确立“学生主体”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生态优化不仅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更需要生态主体提高自觉意识。

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有良好的就业状态,结合“态”、“势”两方面,尽早对自己的求职生态位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实现在求职时有的放矢的目标,尽可能占据优势位置,实现就业。

从就业位势的方面来看,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能力。不断积累社会人脉资源,扩展自身的生态位空间。通过以前的调查资料显示,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校内外实习及社会实践经历越丰富,就业时优势就更明显。

具体而言,高职大学生的生态主体意识表现为:第一,高职大学生应该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高职大学生应该注重发展稳定的身心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生理基础和保证,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社会则是非常必要,并且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第三,高职大学生应该具备快速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都期望毕业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从“学校人”到 “职业人”的转变。此外,当代的高职学生更应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造成的激烈竞争

四、结语

生态观的本质是整体和谐思想。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质量取决于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职学生与外部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动关系。因此,要实现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生态化发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优势,不能仅靠改变个别的生态因子,而应该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联系性、 平衡性、开放性出发,全面解析高职学生与其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建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吴鼎福,诸文蔚著.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007重印).

[3]贺祖斌著.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乾兴东.试论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环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

作者简介:

张红妹(1976~),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法。

杨国藏(1987~),女,河南濮阳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生态学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编号:201301183)的成果。

上一篇:关于食品科学的研究 下一篇: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