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中学习模式的运用

时间:2022-05-22 10:41:09

高职院校教学中学习模式的运用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担负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面临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满足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生源的复杂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采用合适的学习模式,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 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模式 项目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59-02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担负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丰富专业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既能尽快进入岗位、融入企业,更能与企业一起发展提升,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面临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满足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抓住其特点和问题,有的放矢地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使得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后被录取[1],这部分的人数在生源中比重较大。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先后开展了单独招生,即在高考前举办招生考试,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该考试即被高职院校录取,无需参加高考。此外,为了响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打通职业教育发展路线,各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联合办学,中职生在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未来高职院校注册入学也成为了发展的趋势。职院校生源的复杂导致了高职教育的复杂性,这也就要求高职教育势必考虑到学生的学情,采取正确的学习模式,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通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普遍学习成绩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决定了他们只能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低,逻辑思维能力欠佳,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校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望情绪。他们在学习中原有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加上对未来的迷茫,会使得学习动力缺乏,以混日子的心态来对待学业,势必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学风。少部分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存在偏科现象,因部分课程影响了高考成绩,这些学生如果所学专业与擅长的科目相吻合,得到足够的指导和教育,仍然可以在校取得良好成绩。

经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在高中时学习成绩较差,对高考没有太大信心,只求有学校接收就可以。这类学生的意志力较薄弱,怕挫折,缺乏主动性和经济性,进校后如果依然采取原有的学习态度,一旦遇到困难势必放弃,成为后进生。还有一类是自己清楚个人的发展目标,更希望学习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这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已有认识,认同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足够的学习动力,并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往往会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

经过中职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职院校中已经接受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初进学校时会觉得专业课学习比较顺利。但是,这部分学生与应届高中毕业生相比,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学习高等数学、英语等科目是会感到困难。随着专业课学习的深入,他们的持续发展力会显现不足,在学习更复杂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并需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感到困难。与应届高中毕业生相比,中职院校来的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更需要学校加强日常的管理。

根据以上分析,高职院校要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势必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学习模式,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得到成就感,逐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之而努力。

1 混合学习模式

高职学生的学习往往缺乏系统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人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没有笔记,做练习时现翻教材,考试时完全不知道课程的重点,考完也就意味着遗忘,等到用时又需要再次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势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可能像中小学教师一样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监督学生学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大大减少,学生课业上的疑问不能得到解答,较差的学生无法得到进一步监管,学有余力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影响了社会和生活,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手段。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使用也使学生能够方便地接入互联网,自由地使用网上的各种学习资源。混合学习模式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移动设备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内外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2]。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将课程的学习资料有机组合,内容包括教学视频、课件、习题、实验等等,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环境。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接入学习平台,下载相关资源学习,完成作业并提交,教师批阅后下发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平台系统进行指导,更加有的放矢。学生还可以在网上通过慕课等途径,利用云端资源和学习社区,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大大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计划都以学生为主,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成就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高,便于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容易忽略个体差异。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后知识巩固、疑问解答、作业提交、课前预习等工作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完成。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完成一对一的沟通和指导。混合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精心准备,使之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网上学习情况均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对课内外的学习都认真对待。

2 项目学习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这门课程有什么用?”“这部分知识怎么使用”。这说明他们缺乏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更擅长于形象思维,更愿意从具体问题出发来学习,因此项目学习完全适合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项目学习模式既可用于课程的学习,也可用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个性,组织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项目来进行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来选择项目的题目、采集项目信息、制定项目计划、完成项目并评价结果[3]。项目学习往往是以小组形式出现,组内成员既承担各自的任务,又相互帮助,共同完成项目。项目的进展过程中,项目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并作为个人成绩的依据。学生是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知识的,项目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提供了实践经验,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起了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学生无法解决项目中的专业问题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项目学习模式适用于某方面专业知识已具备基本基础,需要进一步深化时进行。参与学习的学生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按小组形式开展学习,组内成员以4~6人为佳。项目学习对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应积极投入,不能置身事外,因此项目组中的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能差距太大,避免部分人忙碌、部分人清闲的局面。项目组中应至少安排一个专业知识全面的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主导项目的进行、人员的安排和协调,带动全组学生。项目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更需要了解项目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能够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必要时对项目进展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失控现象。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需要认清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采用合理的学习模式,并运用信息技术等科技成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更贴切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江春梅.当前形势下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自我认识[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3):32-35.

[2] 萧时诚,秦淑娟.混合学习模式实证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7(7):58-61.

[3] 尹立坤,苏克强.教学做合一的高职软件学习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12,25(6):591-594.

上一篇:病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可行性初探 下一篇: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