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时间:2022-05-22 06:27:42

校园文化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也正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迫切要求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本文通过依托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实验班”的举措,看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对“双创”计划长效机制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内涵及背景

创新创业改革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根本。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长期缺失,思想意识不强与实践脱节。我国的现阶段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创新培养还远远不够。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深,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自主就业、自主创业阶段,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其次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对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不认同。

(二)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时效性不强。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缺少创新实践训练的问题就一直存在,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对现有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加上高等教育基本以专业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了解比较多,对跨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综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三)校园文化建设未能实现广大学生的社会化,实践平台短缺。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个必经之路,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目标又是手段。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并不是太乐观,尽管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类的相关课程,但大多是纸上谈兵,重理论轻实践。个别学生参与到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但相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三、校园文化建设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一)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无机专业微信公众号促成大学生创业鲜活化。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之一,引导“学优而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表彰学生开展高水平创新,从事高层次创业,打造品牌学术活动和创新创业社团,举办高层次创新创业论坛,充分运用学院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加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分享创业典型人物在创业过程中的小故事,评选 “创业示范团队”,全面展现优秀创业学子的创业经历、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和心路历程,以典型和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

(二)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班”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常态化。通过专业设置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素质课堂的教育活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创新大赛、创业讲座、创业实践协会、科学类社团、挑战杯大赛、创业竞赛及创业设计活动,改进学生评价机制,使广大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自我认同。

(三)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一线辅导员教师更应抓住校园文化这个载体,和思政人员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咨询讲座、资源共享、分享交流活动,提高全体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让师生明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实现广大师生从了解认识到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并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中来。

(四)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科技园,为“双创”形成保驾护航。提供一定的创新创业场所,如校园创新创业园等物质文化环境,实现大学生学业专长与创业设想理念的无缝对接,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从场地、经费、人员给予帮助。开展创新创业文化节、创业精英挑战赛、创业先锋推介等主题活动,鞍钢企业家论坛、学子创新创业论坛、创业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励志电影、 歌曲、书籍放映和活动,创业征文、创业作品征 集等文艺创作活动,企业参观、校企交流等实践活动,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文化进学院、进班级、进宿舍、进头脑。

项目名称:本文系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园文化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C2016275。

作者简介:

李想,辽宁科技大学。

刘子源,辽宁科技大学。

王书菲(1981-),女,辽宁沈阳人,汉族,辽宁科技大学,讲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参考文献:

[1]雷家X.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

[2] 李佳.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2.

[3]徐生林.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3.

[4]邱洪斌,高文祥,姜重然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5]张秀萍援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 继续教育研究,2014.

[6]王冀宁,周雪.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演化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上一篇:“主题教学法”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实施的几点看... 下一篇:我国当前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