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法”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实施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6-17 10:03:54

“主题教学法”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实施的几点看法

我对“主题教学法”的认识经历了起伏的改变,从一开始的肤浅的觉得不适用,到可以犹豫尝试,再到最后坚信需要实施而且要实施好的转变。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通过课改实施过程中,在感受和领悟“主题教学法”有了下面的一些思考。

要想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实施好“主题教学法”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师应该准确把握“主题教学法”的实质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下的课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后,给予了重新的定向: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而要重构这样的课堂,就必须改革我们当下的中职课堂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法”模式的提出,无疑为这一改革提供一条明晰的路径。那么什么是“主题教学法”。“主题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主题化,按照主题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主要由自主学习、互助探究、展示交流、多元评价、能力生成等五个教学环节组成。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合作互助,在各种活动中构建知识,生成学生就业、转岗、升学、留学等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以看出“主题教学法”的实质就是我们新课程课改的要求与实质。

二、教师应该认识到计算机课程中引入“主题教学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选

计算机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和发展性飞速的学科。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发展存在脱节,导致学生有“所学无用”的错觉。而且计算机本身方向较多、知识量较大,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操作熟练,需要教师花费一翻心血,寻找使每节课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加之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虽然已经以就业为导向,但在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上仍在单调、枯燥、呆板的照本宣科,缺乏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普职教一体,把学生的学习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而忽略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和家长看不到发展的希望,对职业教学兴趣不高,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高。而主题教学法不但贯彻了教学大纲“以就业为主导,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在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让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引入主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要想改变学校只重技能的现状,就要在教学中合理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主题教学法成为了首选。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必须解决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的问题

由于对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融合发展迅速,致使对计算机专业多元化的理解与认识不清,对现实计算机人才需求的情况不甚了解,再加上师资力量薄弱,出现了盲目照搬别人的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现象,或是完全凭想象进行计算机专业教育定位,缺少科学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必然导致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不合理,造成课程设置与学生素质、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

如果能在主题教学法的指导下将计算机专业“确定大专业,发展小方向”的思路,将计算机专业参照现代企业工作室的运作模式来按照发展方向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工作室教学机制,尽量体现与现代企业一致的行业规范。比如建立组装与维修工作室、基础软件工作室、平面设计工作室、动画设计工作室、网络工作室等校内实训工作室,尽量将实际网络公司企业的运做条件。

四、在计算机专业实施“主题教学法”中要注重教师本身素质的提升

要让专业老师积极走进现实,走进市场,真正融入市场专业需求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社会经历,把握当前市场走向与具体要求。要积极聘请当地周边地区的专家与公司产业设计师等为教师授课,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与研讨会,以加强教师素质建设。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得计算机教师科研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形成能适应社会需求讲课的桥梁与纽带,从而改变以往教学思维模式,使得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社会需求不脱节。

五、计算机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实施步骤和方法

1.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实验任务

实验任务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制定,应具有趣味性、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2.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在任务的指导下,学生边学边练。精心设计的任务贯穿整个学期,与理论课教学进度相一致。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宽视野。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首先会去想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难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在无形中学会了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各种技术和设备,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实际上,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团队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由于上机实践的学时数是有限的,每位同学收集全部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或学科应用方面的资料,然后制作成演示文稿和网页,时间上不允许,因此采用了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全部学习任务。

以上几点拙见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相信如果能够改变思路,通过教学方法策略上的改变,中职的计算机教学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改观,能够形成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

上一篇:借鉴祖先智慧,发展中职语文 下一篇:校园文化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