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习护生在基础护理中的能力培养

时间:2022-05-22 06:04:40

浅谈实习护生在基础护理中的能力培养

【摘 要】基础护理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其工作的质量反映了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存在偏差,实习护生的基础护理能力欠缺[1]。本文旨在针对护生的职业态度、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及能力现状,对如何培养护生服务意识及加强护生临床带教管理提出对策,以提高和完善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规范其临床基础护理实践,促进个人发展,牢固其专业思想。

【关键词】基础护理;实习护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03-01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是作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备条件。医院临床毕业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基础护理是病人最基本需要关怀照顾的主要内容。它包括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患病到病愈过程中的环境安排,治疗护理,饮食营养,排泄睡眠,清洁卫生,活动锻炼等生活所需要的护理。护生如何做好基础护理,摒弃职业冷淡,体察病人的痛苦,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境,不仅需要学校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带教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指导才会有所改变。

1 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识现状及影响因素

1.1 认识现状 一是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基本定义认识不清;二是非独生子女对基础护理的态度比独生子女的态度积极;三是实习护生对床上擦浴、铺床、口腔护理等生活护理不感兴趣,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不足,需提高护士长对基础护理的重视程度及监控力度,重视护生心理需求调试,完善岗前培训,强化基础护理安全教育,重视带教影响,加强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培养,从而提高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2]。

1.2 影响因素

各影响因素对实习护生基础护理认知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临床护生实习需求,带教老师影响,基础护理安全意识,护士长对基础护理的重视程度,基础护理工作内容及护生的专业思想。实习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影响她们对基础护理的态度,依次从个人兴趣、他人影响、就业原因到不得已选择护理专业逐级递减。

2 对造成这认识和影响因素现象的原因分析

2.1 实习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偏差

护生对刚开始的实习充满期待,大部分护生追求的是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希望能在实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但是,由于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存在偏差,以及护理人员社会和经济地位偏低,护生的专业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大部分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对工作内涵、就业前景并不了解,大多受成绩的限制及出于就业的考虑,由于家长的意见,其结果导致护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知所错,容易情绪化,难以适应角色。

2.2 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偏差

实习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往往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如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在临床上似无多大用处,基础护理就是给患者更衣换单,护理本科生和中专生做的都是同样的工作等等。这些错误认识导致护生厌恶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大部分的实习护生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上班大部分时间在做基础护理,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感到苦恼。

2.3 医院实习管理上的薄弱

临床上,尽管近年来整体护理理念及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但由于功能制护理影响,我国护理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工作态度,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治疗性医嘱的“机械”执行,加之护理人员短缺十分突出,致使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所包涵的生活护理不够重视,工作条理性不清,当班护士只顾忙于执行治疗性护理,而忽略了基础护理,在这种大环境下实习护生对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翻身擦背等生活护理重视程度不够,她们更注重静脉输液等专业技术操作。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护生学习热情不高,护理人员缺编导致“带而少教”现象。

3 对策

3.1 规范化培训护生基础护理能力

3.1.1 规范化培训护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 应强化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临床专业能力培养和强化先进的护理技术,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技术操作方法,这是规范化培训护生的重要环节[3]。要求护生掌握操作原则。基础护理操作要求护生掌握原则,而不要死记硬背每一个操作步骤,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致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3.1.2 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 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知道意义。

3.2 强化护生的专业能力及服务精神

3.2.1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增加护士的职业责任感、义务感及使命感,进一步提高职业承诺水准,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3.2.2 强化基础护理理论、基础护理操作及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这是确保基础护理有效落实的基本保证。

3.2.3 对护士进行分层次使用管理,建立基础护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由低年资护士从事基础护理,高年资护士进行指导与把关。从根本上使基础护理工作层层落实。

3.2.4 加强基础护理的量化管理,将基础护理内容及范围进行规范性界定,并将原有基础护理的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列入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进一步强化要素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及终末质量管理,促进基础护理的全面落实。

3.3 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基础护理

3.3.1 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突破口,重点落实解决病人家属担心的问题,制订标准使基础护理各项措施从制度上得到落实。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使她们能够在基础护理工作中改变过去的被动为主动,热情为病人做好每一项基础护理,让他们感自己在达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参与、竞争和质量意识[4]。

3.3.2 首先,护理人员本身必须改变观念,把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看成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要合理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因为目前的编制还难以承担起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这项工作。

3.4 集中培训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利用临床带教老师集中培训后,使操作的标准得到统一,训练时有章可循,杜绝了学习的盲目性,因而,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主动请教的频率和要求带教老师考核自己的情况增加,再加上定期集中考核给护生适当加压,有利于顺利完成实习任务[5]。

4 小结

实习阶段是护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也是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影响的阶段。因此,加强基础护理教育,培养她们的能力,从思想和行为上对实习护生加以引导和规范,对其成为优秀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金辉,成守珍,关锦美,梁碧宁。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基础操作技能的研究与探讨[J].家庭护士,2008.6(9):2523―2524.

[2] 张俊红,苏静,付春华,裘晓霞。实习护生基础护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9(9):1―4.

[3] 付春华,苏静,张俊红,裘晓霞。护生基础护理实习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30―31.

[4] 刘莺.加强基础护理实习实现本科护生能力培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77―78.

[5] 黄琴.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集中培训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31,33.

上一篇:山东省高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自评及影响因素... 下一篇:社区静脉输液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