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时间:2022-05-22 02:53:01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摘 要:混凝土成型的过程极其复杂,一旦操作环节出现纰漏,则会有质量通病产生,严重影响着工程的结构安全。本文从施工中存在的混凝土的质量通病现象出发,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 质量通病 原因 防治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混凝土作为当今建筑工程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结构的安全、使用寿命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混凝土在成型及施工过程中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容易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因此,研究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最大限度地做好防治措施,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极具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一)结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

主要体现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形成租糙面。这一方面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混凝土过于粘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引起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另一方面,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拌合不均匀,含气量过大,和易性较差。同时,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未重新搅拌,及振捣不实、模版表面粗糙等因素也会导致麻面产生。

(二)混凝土结构存在孔洞

孔洞现象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甚至局部没有混凝土。其产生原因如下:一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二是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三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位,或是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

(三)出现缝隙、夹层及露筋问题

缝隙及夹层主要表现为将结构分离成几个不相连接的部分。一般而言,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会造成缝隙,而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则会造成夹层现象。

对于露筋,一方面是由于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发生位移或太少,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使钢筋位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面,造成露筋,或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造成露筋。

(四)发生缺棱掉角现象

缺棱掉角现象表现为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产生此类现象原因有以下四点:(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2)低温施工时,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菱角受外力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五)强度不够,均质性较差

混凝土强度不够,均质性差的产生有如下原因:一是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二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三是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若是冬季施工则很可能是由于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造成。

三、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剖析

(一)蜂窝麻面及孔洞的防治措施

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防治,一方面要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拌合均匀;另一方面,要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控制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同时,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对于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等问题可用1比2至1比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

对于孔洞的防治,则要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使其充满模板间隙。其次要控制好下料,要在预留孔洞处两侧同时下料,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

(二)缝隙、夹层及露筋的防治

结构表面缝隙、夹层的防治措施如下:(1)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米应设溜槽,分层下料,在接缝处采用浇灌前先浇50-100mm厚的配合比砂浆等施工措施;(2)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处理各种缝隙表面,处理干净各种杂物;(2)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对于影响构承载力或防水、防渗性能的裂缝,则采用水泥灌浆或化学灌浆方法予以修补。

漏筋的防治,一是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钢筋密集时,保证混凝土配合比正确。二是模板充分湿润,认真堵好缝隙,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同时,如果已发生漏筋现象,应先将表面漏筋刷洗干净,涂抹1:2至1:2.5水泥砂浆,将充满漏筋部位抹平。

(三)缺棱掉角、强度不够及均质差的防治措施

缺棱掉角的防治关键在于: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并在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同时,若缺棱掉角已发生,则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认真养护。

四、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对策

(一)施工单位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

各施工单位应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可由项目经理担任小组组长,项目总工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使之能积极有效、及时的发现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现象及成因,并采取解决措施。

(二)承包商须规范运作,精细管理,科学施工

首先,承包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施工方案,合理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科学选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做到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保证合格的配合比,每道工序必须验收。其次,为追求混凝土质量的最高化,必须从施工合理组织方面下功夫,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减少构筑物和工序的返工率。

(三)监理人员须规范管理与控制,严格把好质量关

监理人员一方面要对承包商的合同、工程质量及进度等进行规范管理,保证施工技术方案落实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相关层面,切实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另一方面,相关监理人员要深入混凝土产品生产及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过程,对其质量做到精心控制、严格把关,杜绝不规范的制作程序,不合格的工程,不正确的工艺,认真做好验收、评定、签认工作。

五、结论

总之,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是原材料和施工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由此可见,只有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并建立配套的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施工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朱卫航.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07,(11):27

[2]潘黎.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浅析[J].山西建筑,2010,(28):214-215

[3]许文震.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J].技术资讯,2004,(08):40-41

[4]路道平.水泥混凝土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及整治对策[J].交通科技,2006,(01):53-54

上一篇:地下商场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预防 下一篇:建筑工程基础加固与纠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