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转型五问

时间:2022-05-21 07:17:22

四川经济转型五问

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是一次国家间、地区间、企业间实力和地位的重新调整。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决定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是看谁能跟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跟上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不断形成新的战略支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的发展轨道。我们将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贯彻中央的部署,再结合四川的实际,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思、怎么走、怎么干?

6月2日,省委机关刊《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组织召开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四川机遇”专家座谈会。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重新审视省情,认清发展机遇,探讨发展思路,无疑将让大家更加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的重大决策,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一批长期关注、研究、参与我省经济发展工作,并为此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言献策。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仁对这次座谈会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一是时机好。中央、省委正在关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在这个时候,省委机关刊组织专家学者专门研讨这个话题,很有意义,符合中央、省委精神。二是选题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四川机遇”这个选题体现了一种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党刊应该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唤起这种机遇意识,四川这么大一个省,在这场竞争中,要抢抓机遇,尽快行动。三是观点好。多位专家从我省实际出发,从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的崛起,灾后重建,四川的资源、人才、旅游、科技优势不同角度,论述了四川的机遇。建议党刊把这项研究继续深入下去,围绕省委确定的战略目标认真立题、破题、解题。

一问:紧迫性在哪里?

[要点]四川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存在着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是对灾后重建的巨大推动。

王小琪

四川作为西部大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四川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积蓄的发展动能将加快释放,经济面临新的突破,而全球性技术变革和产业转移浪潮以及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和灾后恢复重建等也为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四川又正面临着经济总量扩大与结构转型和质量提升之间、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硬任务”与四川单位产值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从而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张宁

省委在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反复强调:这既是战略任务又是当务之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给四川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四川是农业大省,多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国保障农产品供给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受历史和体制原因、内部外部条件、长期短期制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仍然存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耕地和水资源短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滞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等,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实刻不容缓。贯彻落实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将会大大推动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农业六个上台阶战略目标的实现,大大加快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陈光

灾后重建给四川经济带来一种新的需求、带来新的投资,到今年四月份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项目就是29704亿,现在已经开工了97.2%,到今年的九月份,这些灾后重建的项目就要基本结束。我们现在是到了一个比较多地去考虑发展方式转变的时候,比较多地考虑灾后重建以后可能会带来的新的问题,比如说投资的递减,或在现在基础上突然减少带来的相关问题。比如说现代化高水平的装备在灾区里面导致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攀升,而在现代化的设备面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相对好的人力资源的配置,换句话说,我们有了灾区建设这样一个很好的硬件,但是未来的软件还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毫无疑问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是推动未来工作很好的方向。

二问:机遇在哪里?

[要点]率先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形成现代产业聚集区是我省面临的两大机遇。

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扩大内需,搞活国内市场,这对于地处内陆地区的我省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漆先望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四川面临以下两大重要机遇。

第一,率先加快城镇化进程,释放增长潜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三倍左右的城乡收入差距,彻底改善消费条件,迅速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幅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巩固农业基础;通过人口聚集创造达到规模经济的有效需求,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机会等。目前,我省的城镇化进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9个百分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与此同时,我省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先行实验区,拥有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权。通过农村土地权益与城镇社保权益的合理置换,破除阻碍农民变市民的制度障碍,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将使长期被压抑的增长潜力在我省率先得以释放。中国已经有30多年的高速增长,如果能够加快城市化进程,使这个被压抑的增长潜力被释放出来,带来的就业机会、土地来源、消费需求,完全有可能再迎来一个30年的高速增长。所以,谁率先在城镇化进程上有所突破,谁就能率先发挥示范效应。我们省正在争取这个机会。蒋省长在人代会上就提出了要把全省都纳入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实验。

第二个机遇就是形成现代产业聚集区,实现弯道超车。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百分之九十来源于化石能源的使用。我国已对世界作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我们省在这方面的优势相当明显,万亿生产总值的能耗远远高过全国平均水平,多1.03倍,但是我们万亿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能耗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清洁能源的比重很大。随着“三江”水电的大规模开发,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水电发电量将超过湖北,跃居全国第一位。随着川东北天然气的开发,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天然气产量将大幅增长,继续居全国第二位。加上新能源的开发,预计到“十二五”末,我省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比重将提高到三分之二左右,占全国清洁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将保持在五分之一以上,继续巩固作为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的地位。

侯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扩大内需,搞活国内市场。这对于地处内陆地区的我省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我省因特殊的区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因运输成本高而严重影响竞争力。但在国内市场,我们和沿海地区基本上处于同一竞争平台,区位劣势的问题即使说没有完全被消除,其影响也大大降低。但这种机遇只是潜在的,更不是专门为我们所准备的。要使其变为现实的机遇、我们的机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分析国内市场的变化,分析我们的优势,强化我们的优势,针对国内市场的需求,提品和服务。例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促进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发展扶持力度也会增强。而我省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应在水电开发、核电开发及其相关联产业上下功夫。

第二,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我省产品的品质、质量。没有高品质的产品,再广阔的市场也不是你的。这只要到超市看一下,就会发现。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卖得最贵的水果、牛肉甚至大米等都不是四川产的。还有许多工业品也是这种情况。

第三,提升市场进入组织化的程度。发展各类行业协会,政府和民间相互配合,进行市场调查宣传,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物流等,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信息、物流等帮助,降低成本。同时,我省的生态环境优势将更加凸显,旅游产业发展将迎来空前机遇。

三问:切入点在哪里?

[要点]实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我们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一定不要重复以前的传统模式,要在产业高端上下工夫。

王小琪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由传统粗放、低效的发展方式转向现代集约、高效的发展方式,它有多个抓手或切入点,如加快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节能减排、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等,而其中实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为,推进节能减排必然要求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降低传统的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健全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节能减排必然要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集群化和高端化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必然要求打破城乡界限和行政区划界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统筹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利用循环化、基础设施职能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和消费方式节约化,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

王小刚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我们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刘奇葆书记说:“搭上国家战略的快车,干几件有条件、有前景、有得干的大事,抢占发展先机,确立发展优势。”照这个要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对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经济结构战略的调整,对于抢占国际经济发展制高点,对于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增强我们的后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么选择四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呢?首先要参考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关报告和意见,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战略性产业肯定会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和国家政策对应起来才能争取国家的扶持。我个人认为可考虑六大产业:网络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

杨明洪

我们现在一提到新兴战略型产业,就要把世界上最高端的理论、技术用到我们的语境里面,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的。举个例子,丹麦500万的人口,整个国家的经济支撑就靠农业,不是全面开花,而是靠品质,其安全性、营养性的标准高于欧洲标准,大量出口英国、美国。当年讨论知识经济的时候,有人说丹麦是个小国家,不去讨论它。但现在看金融危机对它的影响也比较小,因为他们着眼于产品如何满足社会的需要。现在我们到超市一看,农产品市场基本被省外占领。农产品在整个结构中属于低端产品,在这个低端中,我们又不能占据较高的位置,那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走什么样的路?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一定不要重复以前的传统模式,要在产业高端上下功夫。怎么在生产、加工的环节,质量的标准,安全性上作出提升,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品质低、安全性差、营养性差、价格低的模式中跳出来。

另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农业产业本身实现裂变,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空间。在丹麦,15万人搞农业,一个人的产出可以满足2300个欧洲人的需要,农业之外的咨询、牲畜保障等相关产业特别多,就业的人也就多,产值也很高。育种产业,是我们传统农业中裂变出来的新兴产业,国内上市的登海种业、隆平高科、獐子岛、顺鑫农业都很有名,我们四川这么大的一个农业省,在科技产业化上,没有走到一个很好的地步。四川有那么大的市场,我们在育种产业上,有很大的空间,也是适应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的。在国家支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中,生物技术及其应用,主要是面向农业的,有着广阔的前景。

四问:现实路径在哪里?

[要点]技术转型、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六个现实路径。

陈光

我认为应该从六个方面来阐述转型的现实路径。

第一个是技术转型。我们发现,国外先进发达国家对技术的态度跟我们的考虑不一样,我们考虑的是尽可能把已有的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而在国外要进行选择,哪些技术更适合于生态保护,哪些技术更具有人性关怀,换句话说他们是有限制性地发展技术。我觉得我们已经站在这样的起点上了,现在要更多考虑实现向环保技术、向成长期的核心技术进行转型。比如说从传统的技术向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新型能源技术转变。

第二个是产业转型。在这儿谈到的产业转型我们所理解的不仅是一二三三个产业比的变化,我们现在第三产业将近33%,当然将来还会在33%上增加。这不仅仅是三个产业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有一个方向性的例子,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向现代高端产业转型,从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这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是一个大的走向。

第三个叫经济转型。人类的增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源驱动,即粗放式经济增长;第二阶段叫资本驱动;第三个阶段叫创新驱动。如果说我们现在是处于第二个阶段的话,那么从“十二五”开始我们就应该去考虑未来的四川经济要从以前的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到人力驱动、以及创新驱动进行转型。

第四个是城市转型。未来的城市,它是应该具有现代功能的、开放的、适合人居的,田园般的。

第五个叫社会转型。现在的社会矛盾,如果我来概括的话,我赞成这样一个观点:实际上深刻的矛盾是我们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服务不均衡配置,或者说不公平配置导致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这个才是现在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对我们管理的考验。我们发现,要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际上要更多地考虑与经济相关的社会层面的问题,很多问题在经济层面上表现出来,但实际上要在社会结构层次上去分析,寻找深刻的答案,所以,这是一个社会转型,如果没有社会转型来匹配,我们所希望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际上也是没有保障的。

第六点叫政府转型。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政府的管理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要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从重点进行市场监管、市场调节转变成重点进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五问:建议政策有哪些?

[要点]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等都应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来调整和制定。

应将各项规划中关于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容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任务中,变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

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政府应建立一个具体的推进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扶持。

侯水平

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不断实现新突破。要让积极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的企业从市场中能得到利益,让与转变发展方式背道而驰的企业付出成本代价。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等都应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来调整和制定。

王小琪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政府应加强规划指导,将各项规划中关于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容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任务中,变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同时应健全市场准入政策,强化要素供给导向政策,完善价格调节政策,加大财税政策引导力度。应建立资源、环境有偿使用机制,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直接投资、贷款贴息、专项补助、奖励、税费减免、政府采购等对自主创新及其产业化和节能减排项目予以支持,如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实行科技贷款贴息,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通过对企业用于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实行税收抵扣,对节能产品予以补贴,加大排污收费资金用于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投入等形式,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特别是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装备更新和新产品推广。

王小刚

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政府应抓重大项目的推进措施,包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性的大产业,要建立一个具体的推进机制。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扶持,加强财政税收的支持,如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的支持。还有投资机制的建设,应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退出机制。应坚决打破以资源的条块分割来推进产业化的结果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应大力引进和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和利用。

上一篇:不要做那跟风的“羊” 下一篇:新汉源正在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