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那跟风的“羊”

时间:2022-09-12 06:00:09

游资闲钱好像真没活路了,投到哪,哪就出泡沫,有泡沫后,只好等着被刺破了!

民众对投资的不确定性,更让民资惶惶不可终日。

而如何避免成为跟风的“羊”,也许是游资闲钱的主人们更能掌控的因素。

“金字塔”里涌动的民间资本

“炒房促使房价飙升”、“山西煤炭整合逼退”、“新疆探油炒棉”、“海南楼市泡沫”、“迪拜炒楼铩羽”……一系列国内外的财经大事件,似乎都与一股股神出鬼没、数额巨大、来去匆匆的民间资本有关。炒房、炒煤、炒商铺、炒棉花、炒石油、炒油田、炒车、炒电、炒大蒜、炒绿豆,民间资本出没于每个可能带来高回报,同时也蕴含着高风险的地方,追求一切可乘之机,逐利而行。

民间资本集中时间对某一行业、某一领域、某一地区的快速流进流出,虽然是市场选择的自然结果,但也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2009年底,山西煤业变局,浙江民间资本损失惨重;新近“房市组合拳”出击,名噪一时的温州“炒房团”去向何方?

“金字塔”底部:炒为先

2010年5月中旬的一天中午,与今年大多数的白天一样,60岁的温州瑞安“炒房老太”柯秀兰,悠闲地与邻居在茶楼打着牌,度过她貌似无所事事的一天。

“不做房产,你让我做什么去?总不能让钱躺在银行里?”除了房市,还有股市,是大多数像柯秀兰这样手里有闲钱的太太们普遍的投资出路。但是,作为一个务实的温州人,柯秀兰更喜欢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柯秀兰一直对股市不感兴趣。

10年前,柯秀兰就笃定买房能给她带来巨大收益。2001年至2002年,最开始买的那20套房子,让柯秀兰赚到了一笔天文数字。随后的时间,柯秀兰奔走在一些城市继续着她的炒房旅程。

柯秀兰只是浙江民间成千上万的草根炒房商人中平凡的一员。温州一直流传有这样的说法:“一流老板办企业,二流三流老板炒房子。”近10年来,由于中国房地产的兴盛,炒房的高潮也迅速从小企业主、富太太、官太太向普通工薪阶层扩展,慢慢演化成“全民炒房”。

在柯秀兰看来,作为中国目前最稳定和为数不多的投资渠道,炒房如同炒股,“遇到政策也正常”。在房地产沉浮这10年,“老国八条”“新国八条”、各种“大限”、各种“令”,柯秀兰已经见过太多,她早已习惯了。

“金字塔”中层:左手实业右手“投机”

浙江平阳的煤炭商人林文最近“很受伤”。本来属于他和其他合伙股东的1亿元赔偿资金,目前到不了手,还躺在山西某地方政府的账户上。

和大多数浙商一样,由于做实业起家,林文的投资偏好也倾向于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房产和矿产。

“矿产和房产,放在哪里都不会消失”。林文的想法代表了很多浙江商人的想法。不同于一些醉心于炒房、对做实业没有太大信心的小企业主和普通炒房者,林文的资产相对雄厚,他对投资矿产资源有一种天生的狂热。

21世纪初,全国能源短缺,煤炭价格飞涨。产煤大省的山西欲提高煤炭产量却苦于资金缺乏。

浙江民间资本在国内扩张的过程,与各地招商引资政策一拍即合,其规模也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扩张。浙江民间资本的进入迎合了地方政府的利益,地方政府回报的则是政策弹性。

“三五十万元一座煤矿,自己有钱的话就掏腰包买,没有的话就叫亲朋好友入股投资。只要有矿就百分之百地买进。”林文当年50万元买的煤矿,到2008年煤矿投资高峰期时转让价格是1亿元,短短几年增值近200倍,这还不包括挖煤所赚的钱。

煤矿的增值速度令浙江民间资本心驰神往。据浙江银监局调查,仅浙江平阳县的水头镇,80%的民众都参与省外煤矿投资经营,资金规模达300亿元。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借贷,或以个人抵押、个人经营性贷款和部分保证贷款,通过银行间接融资。

2004年,煤矿安全大整治、资源整合和资源税改革等政策的出台令小煤矿举步维艰,林文和很多浙江商人一样,开始把资金从煤炭领域抽出。

但是,到2006年,山西省进行煤矿产权改革,民间经营煤矿获得了山西省政府的认同,山西省政府甚至宣布:只要足额缴纳资源价款,煤老板们就可以将手头的矿一直挖到穷尽。

随着政府态度的变化,2007年前后,晋煤又一次成为浙江民间资本投资热点。2008年初,林文再次联合其他两个股东在山西陆安买下一座年产10万吨的煤矿。“买矿花1个多亿,一直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按当时的政策,山西煤改将于2010年年底完成,他有近两年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准备,让他的煤矿能符合标准。但令林文始料未及的是,山西省于2009年4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发[2009]10号文,下称10号文),将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1500座下调到1000座,要求煤矿必须达到年产90万吨,并且把整改期限提前了一年。

“基本都退出了。”林文很无奈,浙商在山西投资的煤矿基本都被兼并,“一般都是拿钱走人。当然有很多人的投入被作价了后赔了不少。”

不过即使是煤矿被低价兼并重组,林文们也并没有纠缠得“鱼死网破”,甚至连吵架的工夫都不愿意浪费,就风风火火地赶往了下一个“淘金地”。

林文很快就转移了一部分资金瞄向农村,投资建设了一个农业生态园,做观光农业,并准备进入农产品的深加工。

“金字塔”顶端:进入垄断行业很受伤

浙江商人王基正一字一句地读着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刚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打印出来的纸上写着,“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其中,交通运输建设、水利、电力、石油、电信等国有垄断行业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石油谁不想做,银行谁不想开?”王基正放下这摞纸,心绪复杂。

浙江民间隐形富豪多,很多自己的企业法人代表都不是自己,根本没有办法估计他们的资产。王基正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在浙商金字塔的顶端,另有一番完全不同于中小企业主的“炒”的方式和滋味。

在王基正看来,房地产、煤矿虽然热门,但比这些更好的投资对象也不少。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王基正就参与了他的家乡的国道建设。那个时候他还不到而立之年,却是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家乡县政府的人找到他,希望他能回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当时的县城,一条国道从县城穿插而过,路道狭窄,路面坑坑洼洼,过往车辆天天排起长龙。县政府决定从县城西面打通一座山,让国道绕城而过,但是苦于资金短缺。

1993年,王基正的公司开始投资兴建这个隧道工程以及县城改道,历时近7年完工,投资近3亿元。那个时候,3亿元的确是个天文数字。不过,计算下来,这倒也是一个获利颇丰的项目。

但是到2007年,基于某些原因,政府撤销了收费站。“近年已有获利,但仅是微利,如果当初将这笔巨资投入其他产业,早已获得丰厚回报。”王基正心里多少有些怨言,而且这也影响了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但他还是接受了,“毕竟这里是我的家乡”。

2010年5月的“新36条”,又一次让垄断领域的大门向民间资本开了一条缝。王基正在琢磨:机会是不是真的来了?“垄断领域的利润很吸引人,但是我更希望国家能保护我的产权完整和资本安全。”同时,他仍然觉得,现在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模式还没有完全改变,“如果给民营企业做的是鸡肋项目,我还是不会进入。”

相对于进入垄断领域带来的强烈不安全感,王基正现在还把目光瞄准了新能源、新材料、新环保,凡是与“新”有关的能源产业他都感兴趣,他的产业资本想谋求转型。(田春艳)

跟风的“羊”

尹志超

炒股、炒房、炒大蒜、炒绿豆……最近几年,层出不穷的热点成为老百姓谈论的话题,也不断刺激着大众的神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我们不妨从一个小故事开始: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最后来的那位了 。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过去了,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这就是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效应”的生动写照。简单地说,“羊群效应”就是一种从众心理,一种跟风的行为。

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设想:如果你在股市中赚了100万,幸福指数是100分;这时候你却听说同事在相同时间内,用更少的资金赚了200万,你的幸福指数会怎么变化呢?可能很多人会明显感觉下降了。

但是,如果你听说股神巴菲特在此期间的业绩不仅超过自己,甚至还超过了你的同事,你的幸福指数可能没有任何变化。相反,如果你在一轮大熊市中输了100万,你的痛苦指数是100分,这时候你听说你的朋友在相同时间内输掉了更多的钱,你是否感觉自己的痛苦减轻了许多?

如果你听说巴菲特在这一期间的业绩不仅低于你,甚至还低于你的同事,你的痛苦指数会怎么变化呢?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他们的痛苦指数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普通投资人的情绪受周围密切相邻的其他投资人业绩的影响很大。这可能是“羊群效应”在心理学层面上的原因。

在金融市场上,“羊群效应”的存在可能诱发追涨杀跌,在上升的市场中,盲目追涨,可能产生泡沫;在下降的市场中,盲目杀跌,可能加深危机的程度。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造成了股价的较大波动,使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下降。因此,从社会的层面来看,尽量消除“羊群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市场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需求者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不幸成为了“羊群”中的一员,那么我们可能就身不由己,任由领头羊决定未来的方向了。可能产生的结果不外乎是:如果领头的羊带对了方向,可能整个羊群就真的找到了一片大草原;如果领头羊带错了方向,可能整个羊群都进了狼窝!这两种情况都还属于有福共享、有难同当,或许在心理上还能接受。最糟糕的莫过于领头羊在羊群进入狼窝之前,自己提前溜走了!在现实中,由于领头羊信息更加充分,对前进的方向看得更加明白,所以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是很大的。

从供给者方面来看,很多时候,他们却正想利用这种“羊群效应”为他们带来利益。比如,房地产开发商可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甚至赠送一套房子给某个名人,然后利用名人做领头羊,带动一群羊都来购买他开发的房产。不过,如果时运不佳,“羊群效应”也会危及很多机构。比如,在某家银行发生支付危机时,老百姓就会像“羊群”似地一拥而上,要去取回存放在银行的存款。那么,“羊群效应”就会导致银行挤兑的出现。挤兑可能导致那家银行的破产,更有甚者,由于危机的传染性,还可能引发银行体系,乃至金融体系的危机。

从个人层面来讲,如果身处金融市场中,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其实很容易成为“羊群”中的一员。在行为上,也就很容易跟着领头羊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将自己的命运搭在了这群羊身上,其风险也就难以控制。难怪投资圣人巴菲特一直不愿意把办公室设在华尔街,因为他认为华尔街的信息太多!所以,在投资中距离“羊群”越远,就越容易保证独立的判断。

回头来说我们开篇提到的几种现象。在股票市场中,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羊群行为”是一类广泛存在的现象。君不见,在前几年股市高涨的时候,有多少“仁人志士”倾其所有投放到股市?但结果究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只有“羊群”中的诸君才知道真正的答案。在楼市的疯狂中,只要财力稍稍允许的家庭都加入到了“羊群中”。尽管家庭获得居住的房屋无可厚非,即便要从房产获得回报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却是“羊群”中诸君未必真正意识到的。

每一个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为什么他们愿意把自己的财富押到不确定性很大的品种上呢?其实,这关系到一个更加宏观的问题,那就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中产家庭逐渐增多,人们的收入除了满足当期消费,还可以储蓄很多以换取未来消费。在储蓄转化为未来消费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提供储蓄的途径。但是,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能满足我国庞大人群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所以,老百姓就很容易误入目标未必明确的“羊群”!

……

所以,理性的投资者要避免成为跟风的“羊”。如果不小心误入“羊群”,也要做一只聪明的“喜羊羊”!(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上一篇:一位下岗女工的蝶变之路 下一篇:四川经济转型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