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反思

时间:2022-05-21 06:12:36

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注重改革课堂教学

1.复习内容的调整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学科内综合: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概括、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知识网。例如我们可以将教材知识结构重新组织,分成这样几个单元: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甚至可以问题的形式组织教材,如:生物体是如何构成的?生命活动是怎么进行的?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亲代与子代有什么联系?等等。(2)加强学科间的联系。(3)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生物学的热点,主要是指哪些影响最大、人所共知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是指偏、难、怪的内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等。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指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4)加强探索性实验。

2.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法要灵活多变,要彻底抛弃一讲到底、一练到底的教学形式,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例如,复习细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导式,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每一种方式有何特点?细胞分裂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何意义?细胞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何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成链、连成网。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三的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这种方法远比语言表达更加充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多媒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同时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地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对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来讲,多媒体的使用有些已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能用的都用上了。我认为这样的课是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只具有表现与展示的功能,带有作秀的成分,或只适合于少数课例,若普遍地应用,教师难以投入巨大的制作成本(指时间与精力)。如果运用现成的课件,则其运用的针对性必然要打折扣。我认为,多媒体课件只是替代板书与挂图,而且既定的程序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不一致时,教师就必须强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的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鲜活的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变得机械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也就难以得到落实了。

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于一些生理过程的教学,如果教师一开始便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教师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那么学生的实验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相对于得到的,学生失去的是更重要的科学素养构成的训练。

三、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生物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一种学习过程和方法,教材中有许多的发现都是通过科学家的探究得出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使其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学会科学的精神。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克服几个问题:

(1)要探究的问题跨度不能太大。比如有关恩格尔曼的实验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恩格尔曼的实验有什么巧妙之处”?把这个问题进行简化和分层成绩个小问题:①从材料的选择上看,有没有巧妙之处?②恩格尔曼实验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③实验的结果显著吗?这样学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兴趣,能够有所进步和发展。

(2)教师不要干涉太多:有些教师担心时间过长,担心回答不符合预期,分组不具体、分工不明确等,对学生的探究和方法的掌握造成影响,应该把主要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分析。

(3)提供有效背景:例如“细胞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探究中,给学生一个任务:鉴定这包奶粉是真是假。并提供相关知识背景资料:①全脂奶粉含有蛋白质、脂肪和蔗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含有高蛋白、低脂肪、糖类等成分。②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一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请设计一个你认为合理简捷的实验方案来检测某奶粉是否为假冒的脱脂奶粉。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对问题结果的知情就会一步步去研究,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确定方法步骤。

四、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

1.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最后,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

3.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4.总体评价。评价包括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上一篇: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取得初中生物教学新成果 下一篇:如何学好生物化学中的动态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