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问题必将成为历史:把一个词长成一棵茂盛的作文大树

时间:2022-05-21 03:41:48

作文问题必将成为历史:把一个词长成一棵茂盛的作文大树

我陪儿子看了《楚门的世界》,让他写一篇观后感。

他的第一反应是一个词:自由。关键词有了!

他的第二反应是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关键句有了!

如何将这一句话延展成一段话呢?我静观其变:他写了一个标题,并不急于往下写,而是开始查阅“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来历。

然后,他迅速地写出文章的开头: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网络语言来自河南一位女教师的奇葩辞职信。虽只有短短十个字,却被网友们评价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足见其对人们的影响力。

为什么这短短的十个字加上一个逗号,却能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还获得了网友们如此高的评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后来,我看了《楚门的世界》。

原来他在寻找电影与这句话之间的通道。前面的反应只是直觉,但作文不能完全靠直觉,还得清楚来龙去脉才行。而后,他的速度很快,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文章的主体: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观《楚门的世界》有感

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初2015 级(15)班 兰青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网络语言来自河南一位女教师的奇葩辞职信。虽只有短短十个字,却被网友们评价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足见其对人们的影响力。

为什么这短短的十个字加上一个逗号,却能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还获得了网友们如此高的评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后来,我看了《楚门的世界》。

楚门一直“生活”的“海岛”――桃源镇是全世界最大的摄影棚。呱呱坠地,蹒跚学步,上大学、谈恋爱、工作,他从未离开这里,他以为这就是世界。但天空是假的,日月星辰是假的,大海是假的,连他的亲朋好友也都是职业演员。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五千多个摄像头的严密“监视”,随时随地不间断通过天线、人造卫星进行全球直播。他的“生活”相当“幸福”,每天吃喝拉撒睡不用愁。他在这个摄影棚中“生活”了三十多年,终于发现了这个“世界”是虚假的,是别人替他安排好的,于是千方百计逃离了这个“世界”。

为什么他在这个虚假的“世界”中生活得那么幸福,却还要逃出去,而我们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乐不思蜀呢?因为这个虚假的“世界”太小,太小了。

河南女教师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尚且要辞职去闯荡,何况一个一直憋屈在一个摄影棚里却有梦想有追求的男人呢?

Beyond 有一首歌叫《海阔天空》,里面说“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一群已经成家立业的男人尚且有如此狂热而奔放的心,何况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呢?

所以,趁着我们年轻,有干劲儿,出门去见见世面,不要像楚门一样被封在一片小小天地里做那坎井之蛙!

看,关键词就像是一节一节的脊椎,关键句是一排一排的肋骨,核心段是那一组一组的骨架,没有它们,脊椎动物就成软体动物了,只能瘫软在地。以关键词为触发点,以关键句为生发点,就能迅速形成支撑全文的骨架。

那么,我们如何抓准关键词、关键句、核心段呢?

关键词

关键词就是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后,在我们头脑中首先被敲定的那个词,它是值得花一两分钟来奠定的全文基石,可能是标题,也可能是文眼,甚至有可能是文体。

命题作文,首先,要在标题中确定关键词。譬如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重庆B 卷),相比较“感谢”比“灯”更关键,此“灯”非彼灯,它是比喻义。全文要围绕“感谢”二字来组织材料、来行文,最终还要以“是否值得感谢”“谢意是否真诚”来评价文章质量的高低。

半命题作文的关键词更为紧要。如“有 相伴滋味长”,填入横线的词的地位至关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旨向。填入“爱”,则此文是讨论情感的;填入“书”,则此文是关注学习的;填入“手机”,则此文是关涉现代都市生活的……填入的词必须考虑“滋味长”的存在,一定是表面看起来舒服、惬意,时间长了又能感知些什么别的味道。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确定关键词,这是处理材料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一)关键词在材料之中。例如――

(2016 年浙江台州)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常常得到这样的鼓励:“别急,多想想。”我们也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提醒:遇到简单容易的事情时,“别急,多想想。”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么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阐述理解,还可以……

(二)命题人已确定关键词。例如――

(2016 年山东泰安)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围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回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到回信,命家人退后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命家人把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世代友好。

请以“友善”“仁爱”“宽容”“大度”“谦恭”中的一个概念为主旨,以你自己或周围人的生活为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三)需要自己的确定关键词。例如――

(2016 年重庆A 卷)“我只是雏菊丛中的一朵小花。”一朵雏菊伤感地叹息,“与这么多雏菊生长在一起,我的美丽完全被淹没了,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我。”

“但是,你真的很美丽!”天使安慰它说。

“我想成为唯一的一朵,不想与他们待在一块了。”“好吧!”天使把它带到了城市广场。

几天后,一位园艺师来到城市广场:“把土壤翻一翻,种上天竺葵吧!”

“等一等!”雏菊大叫,“你那样做我会死的。”

“如果这里还有一些和你一样的雏,会对广场起到非常好的美化作用。”确园艺师说,“但是在你的周围找不到你的同类,你自己不可能形成一座花园。”说完,园艺师把雏菊从地上连根拔起。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作一篇文章。

(四)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关键词。例如――

(2016 年浙江温州)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聊天,却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

在本卷“现代文阅读(二)”中,一声“嘿,邻居”,一组“中国邻里关系调查”数据,或许会引起我们对邻里关系的关注,触发我们对邻里关系的深思。

请就“邻里关系”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关键句

它是在关键词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梁柱,需要花两三分钟安放。

(一)它可能是标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点的转换暗示了文章的结构、时间的流转、人生的迁移;《在沙漠中心》,谁在沙漠中心?在干什么?地点的特殊,预示所遇困难的艰巨,这不是关键词,但是为它设置了情境和主题方向;《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是一个有寓意的题目,爸爸的花儿定是另有所指。

(二)它可能是劈头第一句。如:

我们在田野里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

交代了人物、人物关系、环境及事件。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秋天的怀念》

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及缘由。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紫藤萝瀑布》

我为什么停住脚步呢?引出了文章的主角――紫藤萝瀑布。

(三)也可能是结尾一句。如: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世事变迁,人情冷暖,命运多舛,经受了这么多,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呢?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

这是对“我为什么心上不安”的回答,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四)也可能是承上启下的一句,可能由叙转议,可能由褒转贬,可能由乐转忧,也可能是由总而分或由分而总。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济南的冬天》

全文就是围绕“宝地”而展开的。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这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是伟大父爱的定格。

核心段

核心段是故事的母版、主题的揭示、角度的确定、构思的架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春》

这三段,其实是三句话,是全文最有形象的句子、最有力的收束。只要能理清它们与前面段落的关系即能把握全文的结构。第一句话对应的“春草图”,第二句话对应的“春花图”,第三句话对应的“春风图”“春雨图”。我们不可以仿此结构做文章吗?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皇帝的新装》

这是骗局的关键所在,也是故事发端。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微写作

30分钟完成主体工程,将文章的一段话,迅速扩展成有情节、有论据、有说明的文章主体。这一步骤在《2017年中考作文专项训练》中做了详细讲解这里不再展开。

上一篇: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