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中等职业教育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1 02:54:58

任务驱动法在中等职业教育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从探索任务驱动法在中等职业教育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的角度,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钳工实训中的应用方法和体会,从而探讨了中等职业教育钳工实训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模式。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中等职业教育 钳工实训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它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领域,其特点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出各行业所需要的技术能手,同时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是既承担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职责,同时又肩负着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目前,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很多中职学校课程的教学过程注重的还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钳工实训教学中,可以根据工厂实际情况设置情境,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锻炼能力,老师负责指导以及最后的总结和评价,为以后更快更好的融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任务驱动法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1 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培养出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

2 任务驱动法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1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理论课程的进度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设计如下情境并提出任务,工厂定做一批六角螺母,需要我们到钳工实训室进行加工制作。

2.2 任务分析

任务驱动法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碰撞,补充和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六角螺母的加工制作,老师给出原料,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制定工艺加工过程。首先观察、分析坯料,确定加工步骤,如先划线,然后锯削,最后进行锉削,进而选用适当的工具、量具,如划线平台,高度尺、锯、锉刀等。在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以适当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3 任务实施

在对任务有了基本认识并制定了工艺加工过程,选用好工具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己动手,完成任务。加工之前应该预先考虑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加工过程中,学生每进行一步加工工序都需要选择适当的量具进行精度的检测与控制,以免发生无法补救的错误,造成浪费。不断的加工并不断的测量、记录,直到成品产生。

2.4 任务评价

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利用各种量具对工件的尺寸和精度进行控制,并填写实训任务书,对自己的加工过程中的工具、量具的使用,加工过程及最终结果检测进行记录,完成自我评价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安排学生互换工件,为对方进行检测、记录,完成学生互评的过程。最后由教师对全部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记录,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在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找出不足并解决问题。在任务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的过程,找出自己在加工制作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引起注意,使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教师评价和自评结果的对比,找出自己在测量方法和手段上的不足,也为以后制作过程中更好的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3 任务驱动法在钳工实训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钳工实训教学中得到了提高,首先,有了符合情境的任务,对比传统实训教学中简单的技能训练和不切实际的任务,现在的任务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更愿意看到自己的作品为他人所用,从中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其次,在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从以前单独的老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再次,通过任务的分析准备和实施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加工过程的制定,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最后,通过任务评价的过程,使得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个清晰的反思,从而使各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 结论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任务驱动法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有效地将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转变为一定教学情境中的任务,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真正的情境中去学习和运用教学内容,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汤金琼.任务驱动法在电子实训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 2014(01).

[2]林峰.任务驱动法在护理技能实训中的应用与探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3]侍巧玲.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12).

上一篇:电子商务课程与专业结合的教学设计研究 下一篇:浅析往复式泥浆泵液力端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