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路径探析

时间:2022-05-21 11:56:08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路径探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主要侧重于核心价值观来展开,而其中的生活化教育方式是最为突出,也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存在一些方式、内容上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弥补其中的缺失,以提高教育成果。因此,本文分析了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生活化路径的教育方式进行探,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网络教育等多个方面来逐一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路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其应当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事物的认知,并引导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促进高职学生未来良好发展。同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理性的认识到自我状况,并能对社会现实有正确的判断,最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的一成不变

总体来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已经重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教育手段,虽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其在教育的途径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都是通过普通的课程来灌输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被动,整个教学状态就是讲和听。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加上缺乏新颖的教学内容,让整个教育效果远不如预期。特别是在今天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社会中,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触社会信息,并会不断增加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如果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转变教育方式,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便始终无法认同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教学内容,对核心价值观也会缺乏正确的认识,更无法认同。

(二)缺乏鲜活性的教育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的概念和内涵是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学生首先需要意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这种思想,能在通过社会实践后认同这种核心价值观。但在现阶段的教育调研中发现,目前的教育内容没有融入确证的社会实践,理论教育方式成为主要,这种鲜活性的缺乏不能让学生有真的体验,反而会觉得这种理论不切实际,或者太“空”。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解析这一现象,其主要是对人们认知结构的一种割裂,无法有效的统一行、情和知等几个结构。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意识到目前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有效结合社会实践和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并能将自我情感加以诱发,继而实现磨炼意志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单纯的记忆理论,这种表面文章并不能真正发挥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三)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

目前,全球经济都在快速的发展中,这也让各国之间的文化、习俗以及价值观都被相互传递,特别是随着不断加大的全国相互影响力,我国以往的计划经济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逐渐形成为市场经济,这个转型主要通过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是传统农业社会;第二是现代工业社会;第三是知识型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状态。在计划经济的传统体制中,不变的是利益的主体,但在被市场经济体制代替以后,其中的利益群体、阶层和个体都产生了相继的变化。随着这种多元化价值观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中也不得不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同时进行多种观念的培养,第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第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第三是国外的民主宗教理念。而这种集中培养的方式也极易产生价值取向的冲突,一种是一元化价值导向,一种则为多元化价值取向,并会让整个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四)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对象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有阶段性的,比如刚刚进入院校的学生大多思想比较单纯,属于稚嫩的状态,但在经过几年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后,其会以一种较为成熟的状态走向社会。学生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其变化的不仅仅是心理、思想,其认知水平也会逐渐提升,而它们都是随着不断增长的知识、阅历和经验慢慢积累起来的。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意识到,学生在不同的年龄、年级和成长背景下所理解知识的程度是不同的,对问题判断的角度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但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其并没有对特殊、针对性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做出区别性的教育方法,而是采取“一锅盖”的方式进行大众教育,这种缺乏人文性和侧重性的教育方式仅仅只能适用一部分普通的学生,最终所获取的综合教育效果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培养路径

(一)通过社会实践内容的增加实现教育的生活化

在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情况下,需要注重其生活化发展,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才能更有效的引导他们,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等。目前,我国教育的理念在强调教育结合生活上,以及学校结合社会上,对于有效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大作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其必须将社会实践进行针对性的融入,以体现出教育的真实化,而学生要认识和了解社会,社会实践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也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也能将其定期展开,其不仅能够让我国目前的国情民情自然呈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到学校周边的经济发展情况、居民生活情况等,还能让学生通过对城市的深入接触中了解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并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一些公益活动中,这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开展微系列活动

目前,我国现代生活节奏不断提高,而高职院校应当让学生能够在校园期间内逐渐适应这种节奏,以快速的融入到社会中。比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建立相关的平台,将“微系列”活动大力推广,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其中,学校可以对校内一些具有典型、模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进行选取,并通过有力的宣传起到带动整个学校的作用。同时,学校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宣讲部门,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对当前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存在的现象进行宣传,通过创新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另外,在成立宣传部门时,其成员可以直接选取校内的学生,并由教师直接领导,其中的典范带头学生可以优先选取,利于其他学生的接受和认可。

上一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 下一篇:浅谈舞台设计与导演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