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反思录

时间:2022-05-21 06:01:08

古人说,夫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但是,镜像的喻意不足以体现反思的特征。作家博尔赫斯将镜子比喻为迷宫,镜子交织的影像内部空虚、深不可测。

反思,应以树为喻,根须―树枝,以土地为界,相互观照,共同刻画一棵树的形状。

这棵树就是“整合”,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本期“整合”专题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反思。第一个层次虽然谓“整合课堂在线”,但是,冯辉老师个人历时性触角延伸了十多年,对整合课堂的掌控由生涩到成熟,其中的反思内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相对的,姚文连老师侧重于整合的共时性叙述,“个人――群体”的叙述角度粘连出更为复杂的整合背景,整合课堂“大生态”不只是教育信息化的问题,它的健康发展需要对教育本身的继往构成重新审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老师皆说到了“创新”一词,一个侧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诉求,一个侧重提倡教师整合课堂的创新实践。

在第二个层次的反思中,三位教师对反思切入点的选择显示出真诚的味道,反思之“树”的“根须”稳稳地抓在现实的土地里。蒋丽清老师由“整合点”切入,针对“点”容易带来的单一、孤立特征提出了“整合线”、“整合面”的概念。这不只是对整合之“树”的内在和结构形塑的一次尝试,也是对整合之“树”整体性气质(即整合境界)的一次观照。王爱胜老师谈到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吸纳整合元素的问题,其中,“技术价值”这一词语虽然不是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概念来使用的,但是文章内容多由此贯穿,这一词汇带来的整合元素和整合方法之间的牵引力,隐而未发,意义却至。赵可云老师反思角度则较为宏观,将学科特点和教师价值观作为整合进入“深水区”的关键要素。“价值”是这一层反思的关键词之一。虽然三位作者所说的“价值”具体含义各有所指,但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向教育特质的倾力“还原”。

第三层次的反思,即为展望,意在勾勒整合之“树”的“枝叶”延伸倾向。

整合之“树”的形状正在绽开,请用心聆听,“枝叶”与“枝叶”之间有相互触碰的声响,也有阳光触碰它们的声响……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艺术 下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的几点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