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反思

时间:2022-05-21 05:59:26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反思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银行运作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加快“金融脱媒”步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加大 银行经营风险。为此,我国商业银行也应相应地加快银行网络化的发展步伐,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加强信息安 全的管理。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息化;网络银行;中间业务;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9-0141-03

[作者简介] 陈如清,国立华侨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全国金融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

郭东强,国立华侨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福建 泉州 362021)

一、前言

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正以雷霆万钧之力、汹涌澎湃之势震撼着世界。纵览信息化发展史,其发端可追溯到20世纪中叶。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宣告了人类社会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各行各业都在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业务进行整合和改造,。银行业也不例外。,现代商业银行视信息化为生命线,诸如网上银行、数码银行等新兴业务已在国内银行业蓬勃发展。但是快速发展红火的表象背后,潜藏着的却是银行业发展的危机。银行业何去何从,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信息化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是知识经济的标志,是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泛、倍增效益最高、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技术,其创造着有史以来人类最高的生产效率。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当前,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已对银行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银行运作方式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在银行业的运用改变了传统业务的处理方式,将传统的银行业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外部存、贷、取、汇业务到内部办公、管理,均可通过计算机处理。银行电子化不仅加快了资金的流转速度,提高了服务效率,方便了广大顾客。更重要的是,按照传统规则建立起来的银行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及相关制度,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要求进行重构。

有人预言,因特网将会改变银行竞争能力的排行榜。信息化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更突出的体现在与传统银行经营理念迥异的网络银行业务。据统计,网上银行的交易成本比电话银行低75%,比普通银行低90%。网上银行还具有无分支机构、无纸化操作、全天候服务等特征。网上银行的建立已成为银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将成为未来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加快“金融脱媒”步伐

商业银行的产生是以社会化分工和信息传播不充分导致投融资双方难以匹配为前提条件的。从某种意义讲,银行利润的真正来源是银行所掌握的存款人和投资者的需要但没有时间或能力去收集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的信息优势正在以不断加快的速度消失。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立足点。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预言:“传统商业银行将是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这一预言虽然有些偏激,但是银行业确实已经不可避免逆转地受到了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传统的银行业务,主要扮演的是中介角色,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投融资双方必然会谋求直接的联系,因此从理论上分析,直接融资方式必将超越间接融资方式并最终取代后者。事实也是这样。以美国为例,大多数公司不是通过银行而是通过证券市场,借助于债券、基金等工具进行直接融资。所以,进一步探索新的赢利模式将成为银行业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使命。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加大银行经营风险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瞬间将巨额资金从地球的这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大量资金的突发性转移无疑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而网络的快速传播特征,会使这种波动迅速蔓延,造成所在国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甚至引发全球经济动荡。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网络虽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大量信息,但这些信息并非原始信息,其“非完全性”带来的风险远比非信息社会的风险要大,而网络的快速扩散效应将导引致银行经营风险倍增。

风险问题是全球银行业的共同挑战。互联网环境下的银行业,面临着风险管理的革命,传统风险管理理念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而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金融工具,必将给经营管理者带来一系列新课题。安全是银行业信息化过程中无法绕过的关节点,强化风险管理始终是银行业永恒的职责。

三、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银行是国内所有行业中最早实施信息化的行业。,回顾历史以往,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和正在经历着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数据生成阶段,即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的数据集中阶段,即实现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第三阶段是指从现在开始的数据应用阶段,即商业银行完成业务的集中处理,开始发展网上银行等新兴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基础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实现了业务操作电脑化、支付结算电子化、信息处理网络化,正处于数据集中即将完成,数据应用刚刚开始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银行业即将全面进入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压力,以及信息时代对金融服务的客观要求,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银行业刚进入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我国银行业电子化的普及率较高,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还比较低,对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进行整合尚处于初期,显现出来的优势更多地限于打破时空界限,提高处理效率,距离国际银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再造组织结构,改造业务流程,创新银行服务,进一步将信息技术引入经营管理,发挥辅助决策功能,,还有很大差距。

2.银行业仍处于传统业务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银行业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利差收入仍是银行最大的收入来源,占到总收入的90%,银行业还处于传统业务发展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银行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渡过了这一时期,目前银行业已进入了现代中介服务业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中间业务为基础,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拓展和稳定客户,银行的收入有60%以上来源于中间业务,利差收入在银行收入中的地位趋于下降。

(三)网络银行刚迈入起步成长阶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商业银行经营活力的增强,银行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但依靠机构网点占领市场的格局并没有完全改变。而国际银行业已不再依赖于机构网点的设置拓展业务,开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低成本的网络运行发展跨国银行业务,以高效率的付划系统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以拓展客户群体来提高市场份额。

四、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银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资源、外部环境、内部系统等方方面面的事情,既不可能期望一蹴而就,也绝不能错失发展机遇,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这一发展的机遇和历史的挑战,笔者认为当前商业银行信息化要着重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加快银行网络化发展步伐

银行触网正方兴未艾。网络银行是金融信息化最新发展的产物,泛指客户可以通过公共网络系统选择银行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等。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做到:

1.加快发展网上银行。网上银行是一种利用因特网技术、跨越时空限制、延伸银行业务的新的服务手段。对客户来说,利用网上银行可方便、灵活、省时、高效地进行金融交易。对银行来说,通过无处不在的网上银行改善服务渠道,吸引和留住高端客户,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竞争砝码。当前,国内银行业应加快网上银行发展步伐,在不断完善网上银行服务功能的同时,应努力提高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渗透率,构筑市场竞争战略优势。

2.继续完善电话银行。电话银行是利用自动语音应答系统为客户提供储蓄、对公、信用卡查询、挂失、对付、止付等业务。客户通过电话银行,可随时随地享受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应在确保系统运作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品整合,优化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3.加速发展呼叫中心。呼叫中心(CALL CENTER),又称客户服务中心,它利用一系列先进技术达到语音与客户数据资料的同时转接,以发挥电脑系统与电信系统的最大潜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对客户来说,利用手边的通信工具(如电话),就可获得快捷、方便的银行服务。对银行来说,利用呼叫中心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对目标客户进行营销。目前,呼叫中心主要用于客户来话处理。从未来发展方向上看,呼叫中心将通过数据网、因特网等多种通信媒体为客户提供服务,前景可期。因此,国内银行业应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呼叫中心,占领业务竞争制高点。

4.积极开拓移动银行。随着通讯技术和电脑的普及,以及第三代手机的出现,移动商务将是未来的主要趋势,移动银行将会得到广泛认可,真正实现AAA式服务(Any time, Any where, Any way),即可以每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移动银行的客户和交易量将会不断增加,预计手机银行将是未来2-3年内的一个新的亮点。因此,国内银行业必须顺应这种趋势,积极开发移动银行业务。

(二)加大力度发展中间业务

“金融脱媒”现象已是商业银行的大势所趋,。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已迫在眉睫。,大力发展成本低、风险低、回报高、前景好的中间业务,可以说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较好方向。

1.大力稳妥发展中间业务。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切实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制定系统、合理、可行的营销方案。要针对市场消费心理,大力开展宣传,强化市场营销,激活存量客户,挖掘潜在客户,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中间业务的有效开展。

2.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中间业务属知识密集型业务,品种众多,业务性质跨度又大,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而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显然难以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保证中间业务专业管理、规范经营、协调发展。这也是商业银行增强竞争实力、抢夺中间业务市场的需要。

3.健全业务风险防范体系。相对于资产和负债业务而言,中间业务风险较低,但决不是说它没有风险。由于中间业务的业务品种繁多,个性差异大,业务风险多种多样。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坚持防范风险与业务开展并重的原则,在研发新产品时,要将风险及防范措施一并考虑;在新业务推广时,要建立严密的操作规程和内控制度,以防风险发生。

(三)全面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

信息化的安全问题始终应引起人关注。由于技术、制度、人才等诸多非确定因素的存在,商业银行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隐忧,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商业银行在借助信息技术确立竞争优势的同时,还必须严格控制由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如果信息化安全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将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信息化安全管理战略。商业银行必须将信息化安全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执行,认真研究制定信息化安全管理策略,确保信息技术功能完善、设计严密、安全可靠,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信息化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能够有效控制因使用外部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而带来的各种安全问题。

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要加强信息安全观念理念的培育,树立“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要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层层落实安全责任。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要加强国际间商业银行信息化安全合作,共同探寻解决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3.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要实现商业银行信息化安全,人才是关键。要把引进和培养人才摆在优先位置,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发展和壮大真正能适应业务发展的信息人才队伍,从而真正解决好商业银行信息化安全的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4.

[2]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张立洲.论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2,(3).

上一篇:略谈计算机审计 下一篇:关于我国银行业分业和混业经营体制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