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时间:2022-05-21 04:09:58

浅谈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离和不正常的现象,如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趋向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中学时代,人的一生能否健康发展也在于这一时代。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形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天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而又有点“桀骜不驯”的中学生,那么面对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趋向

中学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转折期,表现出半幼稚半

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特点,因此中学生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专家分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四个基本特点:

1.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

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

2.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

调查显示,中学生一方面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理想,树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具备的新的价值观念,但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又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追随。比如,在义利观上,绝大多数中学生认同中国传统中“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并对能力本位、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法制意识等比较认同。但是,对于社会上编织关系网这一现象,将近一半的中学生(49.5%)把它看成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必然现象”,40%的中学生认为“虽然不好,但又不得不编织关系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前教育的反思。

3.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相比,中学生开始用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来理解现代生活。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大多数中学生(92.6%)赞同“时间就是金钱”的观点;在分配观上,84.8%的中学生强调以能力和工作效绩作为取酬的主要标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中学生强调互惠互利的原则。这些事实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在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效率观念、竞争意识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4.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调查发现,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89.5%的中学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真正让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中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找各种借口拒绝参加;90%以上的中学生都赞同自理自立,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家里不愿做家务,自理能力比较差。这些反映出他们在外显的价值取向与深层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这也给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一个严峻课题。

二、培养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国的传统教育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为应付中高考,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科,重要的是要关注人。要克服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不良倾向。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对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使之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服务意识,有理想、有抱负,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看来,将价值观教育逐渐融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三、促进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价值观形成的最适当的环境是教师、家长和青少年之间具有

良好的、互动的、支持的关系,我认为有下列几种方式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能够促进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1.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引导青少年仔细权衡行为的后果

2.多看学生的闪光点,协助青少年探讨各种可能的选择途径

3.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鼓励青少年自由发展

4.给予青少年公开表示和讨论自己的价值观的机会

5.鼓励青少年内向寻求,了解自己

6.发挥家庭的监督作用,给青少年价值观定位

在我们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

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和无限的未挖掘的潜力之

中,促进中学生健康、积极、年轻、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价值观的尽快形成。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和希望,“少年兴则祖国兴,少年强则祖国强”。正确面对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是我们大家的责任。能做到此,我们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七中学)

上一篇:浅析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中主辅栏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教学设计:§5.3 一次函数的图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