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呼唤心灵的教育

时间:2022-05-20 11:20:08

心灵呼唤心灵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概念是“心灵”。当师生关系能从生命的高度来加以界定时,这种人性化的师生关系也必然会延伸出人性化的教育。《简爱》中有一句名言,“心灵呼唤心灵的爱情”,不妨借用到这里,“心灵呼唤心灵的教育”,这应是教育的新境界。

回顾我的从教经历,我深深地感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是促进教学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核心力量。卞之琳有一首著名的《断章》,短短的四句,却展示给人一种人世间的和谐美,和谐应是境界的最高表现。我总以为,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只有在这种良好的心境中去做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也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和谐的环境,有了爱心的渗入,一切也就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它将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它也将使教学获得突破的契机,在心灵的碰撞与交汇中得到升华。以下摘录了我的几段教学日记:

记得正值新生军训最后几天时,我却要外出学习。临走时,正好碰上班里同学排队去靶场参加射击训练。我坐在车的前排,“那不是郭老师吗?”我猛一回头,原来是一(1)班的队伍过来了。排头的同学向我举起手,边挥边说:“郭老师,祝你一路顺风。”我不由地也挥起了手。刚准备放下,后面的一个同学又挥起了手,就这样,我一直挥着手,目送着一张又一张甜甜的笑容迎窗而去。校门口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刹那间,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毕竟这是我身为人师的第一群学生,而且我们才熟悉不过两个星期,正准备启动的司机不由地也多停留了一会儿。学习归来的第一节课,大家听得出奇得认真,配合得也特别地默契,心与心在刹那间找到了融合点,学习任务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完成了。

记得因为班级考核成绩不理想,我很痛心,上课没精打采的,可当听到同学们整齐而宏亮的问候声时,当我面对那纯净无邪却又充满渴求的眼眸时,我找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抖擞抖擞精神,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

还记得我外出参加比赛,返回学校时已是第一节晚自习时间了。临时听说学校首届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定在第二天,而我的语文课安排在上午第二节。我很紧张,也很慌乱。可当我走进教室时,我却惊喜的发现,教室里一片安静,大家的课桌上都是翻开的语文课本,黑板上一行歪歪扭扭的通知是那么耀眼:明天要上语文公开课,请同学们认真预习。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觉得明天的课有底儿了。第二天的公开课,赢得了全体老师的肯定与赞扬。当我向同学们宣布比赛最后成绩时,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停息下来。这既是对我的真诚祝贺,更是庆贺我们大家的成功。

我用心去面对,用心去捧起,我也得到了真诚的回报。我的大胆构思,精心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学们的热情积极,踊跃发言,敏捷的思维,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教学高潮,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激活了学生,学生推动了课堂,也促进了我新的努力。真诚的奉献,真诚的吸收。真诚的根源是纯洁,真诚的动力是奉献。教与学在爱心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教与学也正在爱心基点之上寻找着哲思上的融合。

青春年少的他们懂得爱,他们也将被人爱。爱心在这里融汇,我与我的学生一起营构着一个无声的爱心世界,我们在爱心中一同成长,我们的语文学习也在爱心的洗礼中不断得到升华。

回顾和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前进。曾有一报刊报道,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因上课打瞌睡而被班主任要求让全班同学每人打了他一耳光。近来,有关学生受到教师体罚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早在1999年9月《中国教育报》连续3版刊登了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调查情况,其结果表明师生关系不好的成分占很大的比重。曾有一所某市重点中学每学期学校都以问卷的形式向全校学生征集“我最喜欢的老师”,而从每一次的反馈情况来看,各个班级中的任科教师能获得学生100%满意的只有一到两人,或者是根本没有。能以全票当选为“我最喜欢的老师”的候选人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教育难以发挥它的力量,这些事实已经折射出了爱心的缺失正是它的症结所在。当学雷锋成了集体做秀,当文明礼仪成了机械形式时,不知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有没有去反思:我们关心过学生的心灵吗?我们触及到了学生的灵魂吗?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是不可能有粗暴之举的。既然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那么,所有的师生交往也应该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正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对话关系。只有实现了这种对话关系,才能真正形成师生的心理相容,才能实现师生心灵的相互接纳。也就是说,教育其实是关涉一心灵与另一心灵的活动。教育是作用于人的心灵乃至生命活动的,因此,教育应该是心灵呼唤心灵的教育。教育也只能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呼唤灵魂,用智慧培植智慧。这才是教育的人性化的真正彰显。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老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做到师爱荡漾。”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这样去做。用爱心,用激情,用智慧,关爱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共享学习的快乐,和学生一起创造教育的新天空。

上一篇: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下一篇:《不上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