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工作

时间:2022-05-20 09:03:57

浅谈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工作

摘 要:安置工作作为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大事,当前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完善和新军事变革加快两大背景下,安置工作面临着深刻挑战,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解决转业干部安置中的矛盾和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干部;安置工作;择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113-02

当今,安置工作的发展伴随着两大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日趋完善;世界范围内新军事变革的加快。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体系,安置工作在上述两大背景之下,面临着深刻挑战,调整和完善是必经之路。因此,加快安置工作部门职能的转变,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工作对象的需要,是我们应该着力探讨的迫切问题。

一、当前安置工作的特点

随着《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实施,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成为中国目前社会转型时期安置政策的基本特征。社会转型、军队变革、安置政策的变化这三大因素相互作用,使这一时期的安置工作呈现四大特征。

1.新老成分并存。当前,就世界范围来看,新的军事变革正成为各国国防建设的主题。近几年来,中国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拉开了质量建军、科技建军的序幕,随着这一变革的到来,我军军官准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批优秀科技人才被吸纳到国防战线上来,军官成分有了很大变化。但相对而言,学历偏低、年龄较大、知识陈旧的现役军官短期内在军官中还占一定比例。反映到安置上,这两种成分的干部并存的现象将在一定阶段仍然存在。

2.两种观念并存。对安置工作,军队和地方、组织和个人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地方政府看,自主择业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转业干部的个人潜能。从大多数干部个体来看,观望犹豫是其主流心态。而政府的观念和干部的两难心态将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存在,左右着安置政策的出台。

3.两种方式并存。计划安置和自主择业适合当前的国情、军情。深化安置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国情和军情。既要考虑国家和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又要考虑军队建设和干部的承受能力,真正做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军队服务。

4.多种需求并存。多元化的社会必然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实际需求的多元化必然使干部群体对安置政策、服务方式具有多样化的需求。比如:有的要求安置到稳定的工作岗位,有的要求发挥特长、建功立业等等。

二、安置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现行安置干部的办法,采用的以完成政治任务为前提,以行政手段为保证的安置模式。这种办法曾经在一定时期内为安置大批量干部发挥了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单位自主用人、企业自主经营、依靠行政手段安置的矛盾越来越多。

1.行政机构“精兵简政”。首先,政府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行政单位要求严格按编制管理,而干部增编占计划安置数的比例很少,安置单位超编矛盾突出;其次,公务员要求凡进必考,安置与现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原则有矛盾;最后,机关干部队伍素质要求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安置对此冲击很大,一些要求有执业资格人员的单位矛盾更大。

2.事业单位改革和转制。一些分配到事业单位的干部不满意,主要是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职位无法落实,晋级受到限制,与行政单位比心理不平衡。并且部分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面临改制转企,大多数事业单位要自己养活自己,干部不愿去,事业单位也不愿接收。

3.择业的期望值偏高。现在地方机关尤其是党政机关大部分超编,而干部选择单位集中在行政机关,不愿意到事业和企业单位去,而行政机关的编制、职数往往本身就已超编了,这样势必会造成安置的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干部要求进党政机关的占63.4%,要求进公检法部门的占14.3%,要求进工商、税务、海关等热门单位的占13.4%,要求进金融、电信、电力等高收入企业的占8%,绝大多数转业干部都要求进大中城市安置。这些数据表明,转业干部对地方的安置形势、用人需求缺乏全面了解,对个人的能力素质缺乏客观分析,择业观念比较陈旧,热衷挤“热门”、图“保险”、谋“铁饭碗”。

4.干部认识不到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干部选择就地安置越来越多,这样地方接收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 从了解掌握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转业干部能充分利用转业待安置这段时间,抓学习、强素质、忙充电,积极应对二次择业的挑战。但也有极少数转业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组织纪律观念有所淡化,认为转业安置“靠组织不如靠关系、凭素质不如凭感情”,热衷于“拉关系,找门子,钻政策空子”,甚至还提出了一些无理要求。

5.干部“依赖”心理较重。部分转业干部认为,在部队工作多年,既有功劳也有苦劳,自己在地方没有什么关系,转业安置主要依靠组织,流露出实际问题不解决就不离队报到的念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别团营职干部感到自己错过了转业的最佳年龄,要求组织出面联系工作、解决子女入学、就业和考军校等问题,愿望比较迫切;二是一些转业干部到地方联系工作时碰了壁,感到面子受了伤害,不愿再“低三下四”地去找单位,要求组织和领导出面给自己联系工作,对工作安置不配合、不主动。

6.地方干部成长空间受到一定影响。大量的师团干部人数约占用了安置单位有限的职数。使地方干部成长空间压缩,许多年龄大、任职年限长,表现优秀的地方干部因单位职数限制无法晋升,而干部由于大多数是降职安置,对此也不满意,这样必然会使地方单位不愿意接收干部。

7.干部知识结构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矛盾。部分干部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用人单位的业务知识技能对接不上,更由于年龄偏大,学习、培训、转换等适应能力跟不上,在业务上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单位不满意,干部本人也痛苦,这种矛盾是一时没有办法解决的。

上一篇: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利益困境分析 下一篇:新时期企业工会女工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