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施工中组织与实施要点分析

时间:2022-05-20 12:03:56

特殊路基施工中组织与实施要点分析

摘要:公路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的主要承载结构,是路面的基础。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路面质量甚至是整个公路的使用效果。特殊路基处理技术是保证公路路基具有足够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方法,其作用不言而喻。本文所列举的公路施工案例为某高速公路工程,通过此案例对路基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并重点剖析关于特殊路基的处理问题,总结提炼出路基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部位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施工项目为案例,此项目涉及的路线土壤种类有水稻土壤、潮土与黄棕土壤。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水稻土,其分布从平原湖区到低山丘陵地区到处可见。水稻土是这一地区耕地的主要土壤,土壤质量相对较高。该地区还分布有紫色土与石灰土等土壤。局部施工地段还出现软土和膨胀土等对公路施工而言的不良地质。本项目建设的目标为双向四车道,主要线路的路基宽度设为28.0m;行车道宽为2m×7.5m。

2 路基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路基放样:对路线的中桩给予恢复,对路基用地的界桩进行设置,路堤的坡脚桩、路堑的顶桩、边沟桩和截水沟桩的详细位置一并进行设置;

(2)在进行路基工程的施工前,首先要从挖方场和料场以及取土场中提取土壤进行相关实验;

(3)对场地进行清理,在填筑前将填方路基压实;对于厚度在30厘米以上的松散土壤首先必须进行翻挖,其后再分次进行回填,每次都必须压实;

(4)在原地面设置临时性的排水设施,比如挖出排水沟或者截水沟,且应当把其和永久性的排水设施有效结合在一起。防止排出的雨水流入附近的农田和耕地;同时注意不能引起水沟的淤积出现和路基被冲刷。

2.2 路堑挖掘工程的实施

(1)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挖掘机应当依据设计图纸所示从上至下进行施工,防止出现有关乱挖以及超挖等现象;

(2)路基挖方一旦达到设计标准,立刻开始排水边沟建筑工程的施工。要确保施工路段排水的始终畅通;

(3)检测路基挖方施工段的实际密实度,检测仪器采用核子密度仪。校核应用灌砂法。路基压实以重型击实为采纳标准,压实度应给予严格控制,控制标准为图纸设计标准。在路基顶面下方三米内的土层的压实度应当依据相关标准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且如若其中软土层的厚度超过三米,则该层的压实度应当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

(4)膨胀土地区进行路堑边坡的施工,挖掘中要保持一次性达到设计线,顺着边坡预应有厚度为0.30米至0.50米的预留,路堑挖掘后削去预留,然后进行浆砌护坡的封闭,标准按图纸要求执行。

2.3 路基填方的实施

(1)在该项工程中首选水平分层填筑法,在该方法中首先是按层进行平行摊铺土层,填土过程应当依据与路面相平行的原则逐步进行,且须有效控制填土厚度,保证其每一层厚度在百分之九十左右;

(2)实施分层填筑中,分层标准是土质填料的差别,且在填筑中需尽可能使层数减少,以保证填料层的厚度,且每一层厚度应当大于0.5米。在填筑至路床顶面最上层时,这一层的压实厚度要超过100mm;

(3)路堤高度达不到0.8时,应将基底表面0.3米内的土层翻至松软,并且要求压整至平实;

(4)当路堤填筑后,在地面的自然横坡陡于1:5时,在原地面处挖出台阶,台阶的宽度应保证摊铺和压实手忙脚乱机械的作业需要,而且宽度不应小于1m,将台阶顶做成2%至4%的内倾斜坡;

(5)在填土路堤分段施工进行到路基交接处时,若不在相同时刻进行施工,那么必须依等比坡度在先填施工段分层留台阶;如若路基交接处在同一时刻进行施工,那么相互的交接要按层交叠,且交叠长度要大于或至少等于2米;

(6)若路基的填筑选取不易透水的土壤时,为了使雨季时的施工排水更为方便,常将其顶部做出一个小角度的双向坡,角度一般在百分之二到三之间,在进行最后几层填筑时,再将其逐步恢复成正常坡度。在进行施工时,应当及时在路基两侧做好必不可少的排水措施,可依据具体现场使用塑料布或者是编制袋等做成距离在30米到50米之间的泄水渠。

(7)可用挖掘机或者用装载机在取土场取土装车;用自卸车将土料运到路堤的填筑处,然后按照已经计算好的距离进行布料;再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和用平地机进行整平;最后是用重型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在压路机碾没有压到的部位,可利用小型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

(8)施工中,应及时测定和调整土壤中的含水量,对含水量进行严格控制。若填筑路基所使用的填料是透水性差的土壤,一定要控制好土壤中的含水量,使其保持在2%这样的理想状态;

(9)路堤在进行分层填筑时,松铺的厚度要保证最大不大于30mm,路堤每一侧的填筑宽度要多出施工前填层设计500mm,压实宽度不应低于图纸设计标准宽度,填土路基的两侧超填的部分不做切除处理;

3 特殊路基处理技术分析

3.1 膨胀土的处理

在本工程施工中,对膨胀土路基的处理方法采用的是填料改良法和分层改良法,用5%的石灰土来实施,详细步骤为:(1)在施工之前,修筑一段试验段,其长度在200m以上、为全副路基宽,通过试验确定膨胀土路堤在施工过程中的石灰的参量、松铺的厚度、理想含水量、采用的碾压机具等施工所需全部工艺,试验的结果报要经临理工程师批准;(2)施工中使用的石灰石应通过检验合格,并在使用前达到7d~10d,经充分消解的粉状石灰石成通过10mm的筛孔,要尽快进行使用;(3)在开工后,各道工序应衔接紧密,保持施工的连续性,要做到分段完成作业;(4)雨季作业是要尽可能避免的事项,现场排水是必不可少的措施,目的是预防已填路基或待填路基遭到雨水的浸泡。在进行摊铺或进行碾压时若遇到下雨,应重新翻挖并粉碎,再掺入4%~8%的石灰进行拌合,再次进行压实。

3.2 软土路基的处理

针对软土路基,通常采用预压砂砾垫层的方法,其过程可表述为:首先预先处理基底,并在基底上面几层铺置总厚度为50厘米的砂垫层,并在进行按层浇筑时,每一层厚度应当控制20厘米以内,其后进行压实工作,直至符合相关标准。碾压后的压实度要达到设计标准,两侧端防护运用片石干砌就,以避免砂砾在施工中受到污染;其后,应当把复合土工布铺置在砂砾垫层的最上层,且该土工布应为机织,另外土工布应当贴紧下承层且始终处于平直状态。斜坡上进行摊铺应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可采用U形钉进行控制。

3.3桥头路堤处理

一般而言,桥头路堤中常选用土工格栅进行铺置,其中要求依据设计图纸中所示的层数以及间距进行铺置。格栅在已填的路基进行相接时,要在路基上面挖出台阶。严格以图纸设计标准铺设,在平整的下承层进行全断面的铺设。在进行铺置时,贴近桥台方向的要使用膨胀螺栓以及钢夹板使得土工格栅保持平直并紧贴在下承层上,且在其末端用U字钉进行加固,另外两土工格栅之间的相交长度应在15厘米以上。在一层铺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填料,间隔的时间在控制在48小时之间,车辆不能在填料时直接对土工格栅进行碾压。填料要分层进行摊铺,分层进行碾压。

3.4 填挖交界处路基的处理

路基的填挖交界处的处理方法,通常运用盲沟的铺设和土工格栅,其详细流程为:土工格栅纵向的长度要保持在6m,在填洼处要搁置一半,横向做全断面的铺设,要按两层进行设置,每层间的距离应在1米,在首层填挖交接处布置一条标准为8*8厘米的盲沟。在盲沟中填入等比的碎石以及中粗砂,并在其四周铺盖透水的土工布。盲沟周围进行反滤土工布的包裹。在进行盲沟的施工时,应当用碎石填充底部以及中部,另外应把中粗砂依比例填在碎石的侧面以及上边,以此组建反滤层,颗粒的组成比例依4比1逐步减少,其后在盲沟顶层进行封顶,且在其上夯填0.5米以上的的粘土防制成水层。

4 结论

文中对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项目的实施案例进行了剖析,并以此项目的特点为着眼点,对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论述,深入分析了特殊路基处理方法及相关技术,对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参考文献:

[1] 毛超.道路施工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建筑桥梁.2009,12(08):23-24.

[2] 李阳.公路工程的组织问题分析.中国公路.2010,32(08):41-42.

上一篇: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之我见 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的有效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