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困境与对策探究

时间:2022-05-19 10:21:08

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困境与对策探究

摘要: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是国际社会为防止核扩散而制定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用不可磨灭。本文从以朝鲜核问题为视角力图分析当前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面临的困境以及自身所存在缺陷,并对症下药,提出完善的对策,以求达到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社会更好的发挥防止核扩散体制的作用。

关键词:防止核扩散;机制;对策;作用

随着美苏冷战结束后,虽然国际局势总体呈现出缓和迹象,但是局部地区冲突仍然存在,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与此相适应,各国的安全战略选择仍然是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容和依托的传统安全观,一些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对核武器的依赖与诉求更加强烈,核武器成为各国安全战略选择的一大考量。①从印度、巴基斯坦的核试验,国际核交易的存在,到朝鲜伊朗核问题的轮番上演,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侧面也暴露出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

一、后冷战时代核扩散危机现状分析

1、现有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的条约、作用

现有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是一个包括地区与国际机构以及一系列条约、协定、决议、声明、会议和一些国家的国内立法在内的复杂的国际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性机制、条约性机制和其他相关机制等三类机制。目前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的条约和法规主要有:《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这三个条约构成防止核扩散机制。其目标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及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基本规范是无核国家不生产核武器,有核国家不转让核武器,不输出核材料。禁止核试验,最终促成核裁军,但不禁止各国为和平目的而开发核能源,以及相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国际核军控陷入低潮,有核国家数量逐渐增加

冷战结束的数十年间,国际核危机问题愈加严重。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受到极大的威胁,呈现出有核国家数量在增加,国际核军控局面陷入低潮的格局。从南亚到中东再到今天的朝鲜半岛,一次又一次的核危机无不暴露出当前的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的缺陷之处。

3、核扩散正引发严重全球危机

当前有核国家的数量进一步的增多,极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效应,导致世界各国争相成为有核国家。第一,有核国家的进一步的增加,成为地区的不稳定诱因。在朝鲜半岛,朝鲜的核问题,让身处东亚的各国倍感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在中东,伊朗的核问题,牵动的整个中东的神经。第二,有核国家的增加,使战争的可能性增加。当前的朝鲜半岛核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核战争的危机。

二、朝鲜与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博弈

朝鲜半岛具有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在这个东北亚地区,有着中国、俄罗斯、日本这样的强国大国,与他们相比朝鲜半岛就像一枝怯生生的触角,神经过敏的长在大国身边,因此就变成大国间冲突或者平衡的温度计。②

(一)朝鲜排斥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

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由来已久。朝鲜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在1953年10月签订的《韩美共同防御条约》获得了在韩国无限期驻军权,并与1958年在韩部署核武器。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电力能源紧张问题,朝鲜开始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并逐步在宁边等地建立了核设施。1985年在苏联援建的宁边核反应堆开始运转,在苏联的支持之下,朝鲜一直游离与核扩散体制之外。

(二)朝鲜参与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

1985年12月,朝鲜在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官员正式提出朝鲜核问题,质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1991年12月31日,朝韩双方草签《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并在1992年2月,双方宣布正式生效。宣布双方都将不试验、不生产、不拥有、不储存、不部署、不使用核武器,双方保证不谋求拥有核处理和铀浓缩设施,相互进行有选择的核调查以及建立一个关于核问题的联合控制委员会。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朝鲜先后六次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不定期检查。1993年,韩美双方宣布恢复代号为“协作精神”的联合军事演习,朝鲜作为回应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在各方努力之下,在1994年2月,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同意对其七座核设施进行检查。并在10月正式签订《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协议基本要点:朝鲜同意冻结现有核计划,同意接受检查,美国承诺在2003年之前提供两座轻水反应堆。这也标志着朝鲜全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全面合作。

(三)朝鲜退出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

2002年12月,朝鲜以美国兑现承诺为由,重新解禁用于生产电力核设施。2003年1月,朝鲜再次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但同时表示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只要美国放弃对朝敌对政策和解除核威胁,朝鲜可与美国另行查证朝没有制造核武器的事实。但是在同年2月24日,发射短程导弹,自此半岛局势升级。2003年8月到2007年9月先后在北京举行六轮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对于朝鲜单方面退出条约对于世界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三、当前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存在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尽管国际社会建立起了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的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但是这种体制却屡屡遭受这样那样的挑战。冷战结束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或者有能力制造核武器,这充分表明这个体制的脆弱以及自身存在的缺陷所致。剖析这体制的脆弱性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可以说是多方面造成的。

1、内在不公平性

国际防止核扩散条约本身内在就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与歧视性。首先,这种体制承认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核武器,而其他国家则不允许拥有。但是一些国家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渠道,明理暗里的最终也拥有的核武器,这更给本就不稳的地区稳定造成更大的波动。对于这种明显的“身份区别”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情理上来说都让世界各国难以接受。无论是印度还是以色列、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期试验成功,再到今天的伊朗核问题、朝鲜核危机都是在这种不满心里之下以及声称维护本国安全的考虑之中开始核试验,最终成为有核国家。

2、安全不对等性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虽然总体上和平与稳定的大局不容置疑,但是局部地区的冲突与矛盾仍然普遍存在,这给这些地区的国家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出于自身安全等方面的传统安全观的考虑还是不约而同选择发展核武器。核不扩散机制要求无核国家不发展核武器,有核国家不能向无核国家转让核武器技术以及材料等。但是事实上一些有核国家不愿意承担起这样的义务,以美国为代表。甚至对无核国家进行威胁等,因此对以色列以及朝鲜是双重标准。对以色列是暗地里支持发展核武器,以致让以色列正式成为有核国家。而在朝鲜问题上,美国出于自己东亚利益的考虑则限制朝鲜发展核武器。对于像朝鲜这样的国家来说,与其坐以待毙等待美国等有核国家的威胁,选择铤而走险,发展核武器。一直以来朝鲜政府就要求美国放弃对朝的敌视政策,确保朝鲜的安全。尽管美国表面上表示无意侵犯朝鲜,但是实际上却多加限制、制裁等。尤其是小布什政府上台后,更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候,将朝鲜、伊朗、伊拉克成为三个“邪恶轴心”,并对朝鲜采取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对象。

3、约束不普遍性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只对加入条约的国家有约束力,而对于退出机制与未加入的国家来说则不具有此项约束力。一些国家为发展核武器,要么选择不加入,要么选择像朝鲜这样中途选择退出。像印度跟以色列就是不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致使条约变成一纸空文。同时这种行为对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构成严重的威胁。如果承认它们的核武器国家地位,就等于承认了核扩散的事实,从而使得该条约的规范失去了意义;如果不承认它们拥有核武器的事实,而它们又不愿意放弃核武器的话。它们就不会加入这个条约,这也等于是破坏了核不扩散体制。③但是最终这些国家还是都拥有的核武器这是不争的事实。

4、利用不确定性

在能源越发紧张的今天,世界各国对于能源的开发所采取的渠道也更加的多样化。而和平利用核能则成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但是这也面临的新的问题,要保证各国出于和平利用的目的而非是发展核武器的目的,这就需要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与检查。实际上,原子能机构核查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第一,缺乏独立性。众所周知,像朝鲜问题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一方面是为防止核扩散,而另一方面更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这些强国大国之间的地区格局的博弈。细数当今国际关系中,无不是大国关系在主导世界格局,尤其是美国一直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笔者认为归根到底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心理在作祟。致使像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性的组织丧失本身的独立性,往往要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干涉,让这些非国家的行为主体难以保持中立的态度。朝鲜曾经猛烈的抨击“原子能机构是美走狗,没有资格讨论朝核危机”。④第二,缺乏权威性。作为一个非国家的行为主体,各个成员国只是作为让渡自己一部分契约而加入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只能对相关有违反和平利用核能的成员国提交安理会讨论表决之后才决定是否做出核查的权力。但是当成员国不愿配合或者并非成员国的时候,此时的国际核能机构显得那么的乏力。第三,缺乏时效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往往缺乏时效性,核查拖得时间长,对于被核查的国家往往就利用这些时间要么核查的材料进行转移,要么本身已经具有核技术。而朝鲜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众所周知,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朝鲜先后六次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不定期检查。第四,缺乏公正性。对于核查结果来说,往往难以的让人信服。被核查国家认为这些机构受美国等主导,核查机构则认为这些被核查机构不够配合,未能提供全面的核查材料等。因此他们的报告往往是含糊其词。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往往就借由这样的报告伺机发难。尤其对被称之为三个“邪恶轴心”的伊拉克、朝鲜、伊朗。前有美国借由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打伊拉克,但是事后却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有美国对伊朗以及朝鲜有核武器各种制裁。要履行好国际防止核扩散的条约,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就需要更加公正的报告作为维护条约执行的结果。

四、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出路

回首过往,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诸多曲折的发展历程,而整个机制所作出的各种努力,我们无可否认。展望未来,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必将是走向成熟与完善;必将是矛盾、博弈、合作并存;必将是风雨兼程;必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1、加强对话

第一,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的对话。有核国家对无核国家承诺不对无核国家出让或者转让技术以及核武器,要保证无核国家的安全,保证对无核国家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进行核威胁,支持建立更多的无核区等。开展正常的经济技术领域的交流活动。

第二,有核国家与有核国家间的对话。有核国家要积极承担起履行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的义务。要积极的推动核裁军进程,争取在核裁军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最根本的则是达成协议与共识,彻底的销毁核武器,无核化才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只要有一个国家还拥有核武器,就是在告诉其它国家可以拥有核武器,就是在变相的鼓励它们冒险;要严格控制国内的核出口政策,杜绝出现像巴基斯坦核科学家卡迪尔汗事件的发生;要积极的对无核国家进行援助,特别是对贫穷的国家提供有效的经济援助,要与之发展积极稳健关系,让有发展核武器念头的国家放弃这个想法。⑤

2、强化权威

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权威。一方面,国际原子能机构必须要有更大的核查权,这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可能会对某些国家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却对国际防止核扩散工作的扎实的推进能够大有益处。各国加入为了安全与稳定的目的加入国际防止核扩散的机制就必须要出让一部分的契约作为交换条件。所以为了世界各国和平与稳定,各国损伤一些,出让一部分契约成为必然。正如各国为了经济领域的发展而积极融人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一样(全球化同样有着伤害国家的一面);另一方面,原子能机构的判断应该是权威性、公正性、独立性的。要根据自己的调查报告,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判断,而不应受某些大国强国的左右与影响。

3、增强合作

当前一个时期内,核扩散作为跨国性、跨地区性形势的安全问题长期存在,涉及的领域广泛而复杂,随着各国安全上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核扩散带来的安全问题往往是地区甚至世界性的,是国际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同时,核扩散与非国家行为体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进一步加大了防止核扩散的难度,仅靠一国的力量已难以解决,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强国之间通过紧密的合作加以解决。自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的缓和为各国在安全尤其是核不扩散领域的合作创造难得的机遇。尤其是“9・11”事件以来,事实证明不管是作为小国来说,还是对于像美国这样的世界超级大国来说,面对核扩散这种恐怖袭击,难以凭借一己之力能够解决。世界各国之间围绕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进行的国际合作方面收获了许多积极有效的经验,这不仅为世界各国在防止核扩散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模式,而且必将对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4、完善机制

对于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本身条约含糊不清的地方要进一步的明确细则。对于非成员国不适用等就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对于中途退出机制的国家事后发现有核扩散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而非任其发酵;对于一个国家是否违反了不扩散机制,就要明确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要完善之前的只禁止核武器水平扩散的单一方面,要在垂直扩散方面必须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定:有核国家要禁止核武的进一步的升级换代,实验室少量的核试验以及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模拟实验等。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它必将走向成熟与完善。诚如基辛格博士所言:“无核化世界的目标正如一座高山的山峰,我们面临的危机在于我们所处的地方正不断向山下滑落,而且我们总是站在原地停滞不前,人为忽略了各种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开拓通向更高海拔的路径,以更清楚地看清那座高山的顶峰。”

核扩散问题作为全球性的问题,关系人类的生死存亡。前有美国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投掷阴影至今犹在,后有美国“9・11”事件。核扩散并非一国之力可以解决,需要世界各国的力量加以合作解决,要深入的开展对话合作机制,相信在不断完善防核扩散机制情况下,必定能有效的防止核扩散,最终实现无核化的目标。

注释:

① 杨明杰.国际危机管理概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② 高崇云.中共与南北韩关系的研究[M].正中书局(中国台北)1989.

③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④ 邱永丰.核不扩散的逻辑――兼论朝鲜核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因素[J].国际论坛,2007,(5).

⑤ 时宏远.核不扩散体制的基础、困境及出路[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第五期.

参考文献:

[1] 杨明杰,国际危机管理概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2] 高崇云,中共与南北韩关系的研究[M].正中书局(中国台北)1989.

[3]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邱永丰.核不扩散的逻辑――兼论朝鲜核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因素[J].国际论坛,2007,(5).

[5] 时宏远.核不扩散体制的基础、困境及出路[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第五期.

[6] 王宏军,申长富.朝鲜与核不扩散机制关系探究[J].东北亚研究,2003,第3期.

[7] 郭新宇. 卢柄池. 国际和不扩散机制的现状、挑战与前景[J].当代世界,2009.6.

[8] 郭杰妮.论核不扩散机制的缺陷[J].法制与社会,2010年8月(上).

作者简介:

陈登建(1989-),男,福建福清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研究生,主要从事政策比较研究,思政教育研究等。

上一篇:一种多元化的分级评价模式规划与实践 下一篇:电网月度同期线损率波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