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建议论文:诉讼诈骗罪含义及刑法建议简述

时间:2022-05-19 10:04:11

刑法建议论文:诉讼诈骗罪含义及刑法建议简述

作者:黄华 单位: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检察院

即便是在民事本诉程序中,行为人甚至无需提起反诉,也可凭借虚假的证据或陈述隐瞒事实真相,进行诉讼欺诈行为,比如离婚诉讼中,大量的案例表明,当事人往往采取虚构夫妻共同债务的方式来达到多占财产的目的。很多以诉讼欺诈方式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的案例表明,诉讼欺诈严重侵害的并非只有他人的财产所有权,还有债权。而且,以诉讼欺诈方式侵害他人债权的花样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其对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危害也极为严重。现实案例中,行为人以诉讼欺诈方式转移资产、逃避债务,有的虽然只起到延缓债务履行的效果,但有的案件最终却使债务人变成空壳公司,导致债权人的债权再无实现可能。又比如在涉及优先权的案件中,大量的行为人利用工资劳动债权优先受偿的规定,虚构工资,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特别应当提及的是,有些公司采取种种方式将资产转移到关联公司,然后假借破产程序,与法官勾结,利用新破产法规定的整顿新规,恶意逃债。比如某房地产公司在将大量资产转移到关联公司后,申请破产。破产时主要资产为银行存款2000万元,未售房地产评估价值2亿元。负债方面主要有:有优先权的担保债权2000万元,职工工资1000万元,税款1000万元,普通债权10亿元(其中有5亿5000多万本属于国有银行的抵押贷款,因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违规转为保证担保)。经审计,如果采取破产清算的方式,普通债权清偿率不足20%。其后在破产程序中,该房地产公司老板暗中指示某高校下属基建公司从一普通债权人手上以6000元的价格买来3万元普通债权。然后该基建公司以普通债权人的身份,提出重整计划草案:担保债权、职工工资、税款100%偿付,普通债权偿付20%,且声称一旦该重整计划草案通过,某银行将即刻开出2亿保函,保证重整方案承诺的清偿。按照新破产法,即便该重整计划草案经债权人会议二次表决仍未获得通过,只要保证重整后债权人得到的偿付不比破产清算低,法院也有权裁定重整。因为与法官勾结,法院最终裁定重整,银行保函及资金也如实到位,按照重整方案的清偿也如实进行。如此:(1)重整后地产公司负债为零,所有未售房产均恢复自由,不仅可以出售,而且可直接抵押给银行,保函资金2亿元转为不动产抵押贷款;(2)地产公司恢复经营,地产开发资质仍在;(3)原来负债的10个亿资金无需继续清偿。总之,通过这样的方式,该地产公司幕后老板以极小的代价,就让公司继续经营,而且之前借贷及“一房二卖”甚至“四卖”得来的巨额资金等于白拿白用。行为人进行诉讼欺诈的直接目的,并不一定是为了骗取法院的错误裁判或调解,可能仅是骗取法院的审理,甚至仅是受理。这种诉讼欺诈的行为人,有的不求诉讼结果,只是想制造影响,达到其非法目的,如前文提到的通过虚假行政诉讼打压竞争对手及影响股票交易价格等。还有的行为人,其进行诉讼欺诈,仅仅是为了侵害法院正常的审判秩序。比如,张某对法院一向很不满,为了泄愤,与李某合谋,每次均以李某为被告诉请李某返还借款1元,如此进行虚假诉讼100于次。这两种情况,与一般的诉讼权利滥用有本质区别。结合上述几点及列举的案例,还可明确,行为人进行诉讼欺诈,不一定以被害人为被告,也不一定会要被害人交付财产。由此看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予以刑法规制的诉讼欺诈虽然还够不上广义的诉讼欺诈,但它不仅包含了狭义的诉讼欺诈,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复杂。

狭义诉讼欺诈的含义扩张及新的特征描述

如果为了区别于广义的诉讼欺诈,而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被刑法规制的诉讼欺诈继续称之为狭义的诉讼欺诈,则我们必须将原来的狭义的诉讼欺诈的含义进行扩张,进行新的定义。结合社会实践,笔者认为应当将其重新定义为:狭义的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为逃避债务、侵占公私财物或为其他非法目的,通过民事或行政诉讼程序,凭借虚假的证据或陈述隐瞒事实真相,骗取法院进行审理的行为。新定义中,以逃避债务和侵占公私财物为目的,均是实践中多发并有代表性的诉讼欺诈案例类别。那些诋毁他人名誉或商誉、打压同业竞争对手以及仅意图侵害法院审判秩序的非法目的,由“其他”予以涵盖,并可以应对“非法目的”在未来的变化,使定义具有稳定性。新定义也将诉讼欺诈明确并限定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且不再隐含提起新诉的意思。对于行为人隐瞒真相欺骗法院的手段,无论其是伪造、篡改书证,或是收买证人做虚假证言,又或是与被告勾结,都可概括为虚假证据和虚假陈述。另外,新定义明确突出了对国家审判机关正常审判秩序的保护,满足了法益保护的需要。旧的狭义诉讼欺诈及认为其应归于抢劫罪、敲诈勒索罪或是诈骗罪的主张,显然都忽略了对国家审判机关正常审判秩序的保护。诉讼欺诈严重侵害的主要是国家审判机关正常的审判秩序,2002年的《答复》中已经明确了这一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而且,诉讼欺诈一定会侵害国家审判机关正常的审判秩序,但并不一定会侵害到他方利益。即便以旧的狭义诉讼欺诈而言,行为人需先骗取到法院裁判继而再申请强制执行被害人的财产,在骗取判决的诉讼程序中行为人侵害的仅是法院正常的审判秩序,强制执行程序中才会既侵害到法院正常的审判秩序又侵害到被害人的利益。而且,如果诉讼欺诈的行为人未能成功骗取法院做出裁判,或行为人骗取到裁判文书后放弃或过期未申请强制执行,行为人前期进行的诉讼欺诈行为对他人的财产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因此,诉讼欺诈对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审判秩序的侵害是必然的,对他人利益的侵害是或然的。如果将诉讼欺诈确定为犯罪,则也可以说,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审判秩序是诉讼欺诈的主要客体即刑法须予以重点保护的社会关系,而他人的利益是诉讼欺诈的随意客体也即是不一定受到侵犯的社会关系。前者是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之一,对定罪和量刑都有直接影响。而后者则是犯罪可能侵犯也可能不侵犯的社会关系,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但对量刑有影响。综上,含义扩展后的狭义诉讼欺诈的特征也应重新表述为:(1)行为人进行诉讼是为逃避债务、侵占公私财产或为其他非法目的,甚至仅为侵害国家审判机关正常的审判秩序;(2)行为人进行的诉讼可以是民事诉讼,也可以是行政诉讼,且不以提起新诉为限;(3)行为人在诉讼中采取积极的作为方式提交了虚假的证据或做了虚假的陈述,骗取法院进行审理,包括审查受理;(4)行为人主要侵害的是法院正常的审判秩序,并不一定会侵害到他方利益。

增设诉讼欺诈罪之建议

根据罪行法定原则,目前,诉讼欺诈如果符合刑法或《答复》规定的,应严格依照刑法或该《答复》来处理。不过,很明显现实刑法对很多社会危害极其严重的诉讼欺诈(比如以侵害他人债权为目的的诉讼欺诈)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而且严重忽视了诉讼欺诈行为人对国家审判机关正常审判秩序造成的侵害。因此,为进一步完善刑法,切实保护受到严重侵害的法益,急需在我国刑法中增设新的罪名以惩治诉讼欺诈犯罪,罪名可为“诉讼欺诈罪”。也因为诉讼欺诈主要侵害的是国家审判机关正常的审判活动,所以“诉讼欺诈罪”应归入妨碍司法罪中。根据前文论述,“诉讼欺诈罪”的概念可描述为:诉讼欺诈罪是指行为人为逃避债务、侵占公私财物或其他非法目的,通过民事或行政诉讼程序,凭借虚假的证据或陈述隐瞒事实真相,骗取法院进行审理的行为。“诉讼欺诈罪”的犯罪构成:(1)本罪客体:诉讼欺诈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正常的审判活动,他人的债权、财产所有权等为随意客体。(2)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通过民事或行政诉讼程序,凭借虚假的证据或陈述隐瞒事实真相,骗取法院进行审理。其中,凭借虚假的证据或陈述是积极的作为。因为消极的沉默、消极的隐瞒,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都是允许的,即便法官受骗,也不构成诉讼欺诈。(3)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和个人都可构成本罪的主体。其中,鉴于司法人员犯此罪将造成极为严重的恶劣影响,所以司法人员犯此罪应从重处罚。(4)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只能是直接故意,这才能在打击诉讼欺诈犯罪的同时保护行为人的正当诉权。另外,行为人的犯意可以在诉讼前形成,也可以是在诉讼中形成。此外,如果行为人犯诉讼欺诈罪又构成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或者妨害作证罪的,按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不数罪并罚。在量刑上,可参照诈骗罪来设定。综上,对诉讼欺诈罪的法条可设计为:为逃避债务、侵占公私财物或为其他非法目的,通过民事或行政诉讼程序,凭借虚假的证据或陈述隐瞒事实真相,骗取法院进行审理,造成他人债权难以实现或财产损失数额较大,或者造成其他危害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他人债权难以实现或财产损失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他人债权难以实现或财产损失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该款的规定处罚。

上一篇:心电网络论文:心电网络管控在医院的实用性 下一篇:虚假诉讼论文:虚假诉讼的定义及重要性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