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手段

时间:2022-05-19 09:29:39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手段

摘 要:森林病虫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原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式不容乐观。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1980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05万亩,1985年上升到775万亩,1995年高达1335万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8年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2002年降低到453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这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性,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爆发和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成灾秉承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我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经济损失严重,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危害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了松林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更大病虫害的发生,其流行最初均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着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更重大的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危害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1.4 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损失严重,顽固难治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爆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爆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病虫害一旦发生便会出现“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的现象,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上下功夫。

1.5 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手段。

2 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提出的相应对策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秉承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制约辄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森林资源的损失,也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及社会的协调发展。

2.2 加强管理、考核、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全省测报骨干网络站点的工作水平,积极发挥参谋作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有监测预报工作管理流程、预测预报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测报员工作制度等办法,努力强化测报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全省统一安排国家级(省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制作了固定监测点标牌,使测报工作野外标志趋于规范化。

2.3 建立健全的应急防控机制体制,促进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及其制度化

编制并应急预案,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有关部门的职责,完善保障措施,同时,针对不同林业不同种类的有害生物,编制年度防治预案和实施方案,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处置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4 加强管理、考核、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全省测报骨干网络站点的工作水平,积极发挥参谋作用我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了有监测预报工作管理流程、预测预报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测报员工作制度等办法,努力强化测报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全省统一安排国家级(省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制作了固定监测点标牌,使测报工作野外标志趋于规范化。

2.5 坚持不懈做好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各地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宣传车、黑板报、宣传板面、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公布咨询电话、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森防法规,向社会病虫情报,普及防治知识,推广先进防治技术,宣传森防工作,为林农免费提供林木病虫发生信息和相关技术咨询指导服务,使防治工作由过去的森防部门单兵作战变为政府、部门、林业大户、群众协同作战,群防群治、联防联治,为迅速、及时、有效地防控杨树食叶害虫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积极的治理及正确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坚定“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步伐,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尽可能的发挥科技的实用性适用性,才能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为社会营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艳霞.浅谈森林病虫害测报管理工作[J].陕西林业.2011.04.

[2]何克虎.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08.

[3]崔向臣.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10(03).

上一篇: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论高职院校全程就业指导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