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全程就业指导的新思路

时间:2022-05-19 11:30:51

论高职院校全程就业指导的新思路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出发,剖析了实施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的必要性,提出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全程就业指导;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发展,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成倍增加并持续攀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更是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针对这一客观情况,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适应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并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1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由于欠缺全员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得就业指导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1 就业指导思想缺乏系统性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意识到了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基本上是在大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展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可以说是毕业前的“突击”指导,老师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而学生在这时才开始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念与教育,为时已晚。

1.2 就业指导体系缺乏科学性

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1.3 就业指导模式缺乏创新性

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目标十分简单,就是一次性就业安置的短暂行为,只要让大学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就业指导也就大功告成了。至于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没有人去进行深入了解,就业指导机构完全忽略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核心内容,这是不利于大学生人才资源的开发的,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印记。

2 实施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全程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它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长阶段,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高职院校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情况,笔者认为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显得十分必要。

2.1 实施全程就业指导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1999年全国性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前进了十年,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实践证明,以往只重视在毕业班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早已跟不上当今形势的要求,必须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全程就业指导,开展贯穿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自觉学习,主动成材,使高校形成健康向上的优良学风,提高整体办学效益。

2.2 实施全程就业指导是提升毕业生竞争力的的必然要求

全程就业指导旨在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着手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素质以及社会需求情况来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合理确立职业目标。“凡事预则立。”这样无疑为他们主动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锻炼机会和平台,培养自己的就业素质,有效提升职场竞争力,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

2.3 实施全程就业指导是增强职业国际化的现实需要

20世纪70年代,是职业生涯理论成熟、完善和国际化的时期,为世界各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带来理论支持。如,在美国、加拿大、口本等国,都注重对学生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入学后,学校根据其兴趣爱好,为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利用求职信息资料库的资料,分析职业市场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指导学生选择系科和专业。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学习和借鉴国外广泛应用的就业指导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必将促进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上新水平。

3 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的新路径

高职院校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的实现,离不开必要的配套措施。针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新形势,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并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3.1 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的全新理念

高职院校要通过动员,发动全校所有师生共同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使全体教师都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要让全体教师认识到就业指导教学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只有学校全员参与,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3.2 强化全程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

全程就业指导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因而客观上对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必须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要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且职业化。高职院校领导应尽力支持他们的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以保持就业指导队伍相对的稳定性,对专业知识不足的教师必须进行上岗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增强就业指导对学生的吸引力。

3.3 丰富全程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

就业指导课是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高职院校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逐步提升、针对性强的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与训练,必须要有系统的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材作保证。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建设,根据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和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编写出高质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

3.4 完善全程就业指导的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除了要建立相应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和职能部门外,还应该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一直到学生毕业,并形成学生毕业后追踪和反馈机制。对于每个人来讲,职业生涯活动都将伴随自己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持之以恒,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以职业发展为基础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紧密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求职竞争力,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玲,蒋舜浩.对高校业指导模式变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2]马丽涛.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北方经贸,2007;(11),158-159.

[2]易玉梅.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2),119-122.

上一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手段 下一篇:刍议安全问题是电容器组使用过程中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