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提高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时间:2022-05-19 08:52:39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提高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课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目前科学课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才能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取得最好学习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合作意识,明确责任和分工

教学活动要努力与孩子的爱好兴趣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意识和方法,激发小组合作的欲望。当学生有了合作的自我需要和意识时,再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效果才会更佳。合作学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意考虑成员之间的搭配,每个小组成员要按好、中、差三个层面搭配好,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确定小组长,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让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实验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明确这些角色只是本堂课中要承担的主要角色,而不是说你是汇报员,不用动手,不用动脑。每一节课小组内的角色是要互换的,一学期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在尝试不同的角色中锻炼不同的能力。特别是实验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让自己总结出实验结果,那种满足感可以充分调到学生上科学课的积极性。

二、充分交流,有效指导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所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汇报交流时,还要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组内的交流,还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和智慧的共享。那么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如:发现学生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把学生的讨论拖回主题。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得不到结论时,老师也不能随意编造答案来应付,而是要告诉学生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探究途径。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个清醒的认识,发现合作学习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调动起学生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

三、及时评价,激励竞争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很明显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这样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评定,就可以鞭策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不断进取,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用好评价调控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调控问题更要引起老师的重视。评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关键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评价,使学生受到鼓励,心情舒畅,奋发向上。具体的评价应该要注意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组评价。老师应在每堂课或某一探究活动结束后,对学习小组的探究情况及时作出评定,定期对学习小组的评定情况总汇,对个小组作出综合性的评价,形成组与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二方面是组内成员评价。由教师及学习小组共同依据小组成员的进步变化情况对其作出评价,增强学生个人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通过这些评价,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采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适合新时代课堂的需要的,所以我们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要相互合作,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切实地落实好合作学习。

总之,只要我们有心去探索,热心去组织,细心去总结,就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从而实现老师能力和学生素质的双面提升。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思想渗透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教师评价现状的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