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时间:2022-10-29 01:34:41

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的个人情感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立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而质疑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学生能真正产生疑问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有些学生问题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并适当营造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使学生敢于质疑。如我今年接的三年级这个班,初上课时,常常是老师唱独台戏,学生既不回答问题也不主动提问,一堂课下来很费力。为了培养学生爱提问题的习惯,我在黑板的最上面写下了"向能够提问者学习,向善于提问者学习,向敢于提问者学习!"这几句话,让他们牢记于心,对有进步的学生随时给予鼓励。工夫不负有心人,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个良好的氛围也就形成了。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能够诱导学生提问,为他们质疑提供前提条件,不过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即使有质疑的积极性,但就是提不出问题,或者只能提出一些表层的问题。这说明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未进入探索性思维状态。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时,需要给予一些质疑方法上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1.对课题提出疑问 。如《草船借箭》——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一次成功的实验》——什么实验,是怎么获得成功的?《玩出了名堂》——是谁?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麻雀》这一课有一个词语"扎煞起" 为什么不用"蓬起""展开"等词语 ,而用"扎煞起"。 如《挑山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它''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 。

4.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5.对打比方提出疑问。如"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三味书屋》)"字"为什么会又像花骨朵,又像火把呢?

6.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温暖》一文中,"深秋的早晨是寒泠的,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为什么是寒冷的,又是温暖的呢?

7.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如《灰雀》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讲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

8.对时代背景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要化装成割草工人,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

9.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水中的石笋在阳光照射上能像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色彩?(《五彩石》)

10.对景物的描写提出疑问。如《曼谷的小象》一文中,为什么要先描写近郊的景色呢?

11.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凡卡》,"文中为什么会在凡卡写信的同时写凡卡回忆起和爷爷在一起生活的情景?"。 三、多启发,多引导,使学生善于质疑

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多启发,教规律于学生。如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段后提出:"你们对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分别看到了火炉、烤鸭、圣诞树、奶奶的景象有什么疑问吗?"有的学生就提出了下面的问题:"我们平时擦根火柴,在火柴的亮光里,为什么不能看到这些东西,而小女孩能够看到呢?"这时我抓住机会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老师做好质疑的导向工作,启发学生提出与教材重难点密切相关的问题,那么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就比较高。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四、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注意如一下控制:

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总之,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一种新的认识或创造发明,都跟疑紧密相关,不善于质疑求异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不会有创造精神。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要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并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上一篇:浅析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应用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