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策略摭谈

时间:2022-05-19 08:48:00

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策略摭谈

摘 要:数学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有难度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容易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将作业弹性化。笔者拟从 “精简内容,减轻批改压力”“改变形式,提高批改效率”“多样批改,促进分层进步”“因材施教,提高批改实效”等几个方面略谈如何提升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批改 因材施教

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知识接受、理解能力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初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这个时期个体之间的差异会凸显出来。数学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有难度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容易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将作业弹性化。

一、精简内容,减轻批改压力

数学教师习惯强调题海战术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作业压力过大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忽视。适当精简作业内容,因材施教布置作业,可以减轻师生压力,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师作业的批改效果。

例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一节是关于正数和负数的学习。在学习本课时,笔者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在例题解析时,尽量做到详略得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别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差别,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例题:说说“温度上升-6℃”这句话的实际意义。这个例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正负数含义之间的差别,理解“-”号其实是表示相反的意义,“温度上升-6℃”实际上是温度下降了6℃。这个例题很简单,但是只要学生理解了给出的例题,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即正数、负数之间的不同。接着,笔者询问学生,“你们真正理解了正数和负数吗?”大部分的声音是肯定的。于是笔者给出以下实践题目:(1)某养猪场运进-8吨猪饲料;(2)小丽从学校门口向东走了-300米。通过简单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讲解、批改,提高了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作业布置需选准、选好,精简的习题,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能减轻教师批改的负担,提高作业批改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让教师更为有效地利用好时间,而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作业批改上。

二、改变形式,提高批改效率

传统的数学题型主要有填空、选择、问答题等。单调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做作业热情不高,进而导致作业错误率高,增加教师批改难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改变作业形式,吸引学生兴趣,提升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例如,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为“全等三角形”。第一节主要是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它的性质,在上本节课时笔者采用学生动手实践的形式进入主题。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纸和剪刀,指明实践的具体做法:先在一张纸上画出几个任意的多边形,然后用剪刀剪下来。目的:仔细观察剪下来的图形,看有什么发现?接着再让学生重新拿一张纸随意画几个三角形,同样剪下来,思考这些图形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这里,笔者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学生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剪出的多边形、三角形有些能够完全重合,把它们称为全等形。文字、数字是书面作业,而动手实践也是一种作业,一种练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形象、具体地把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巧妙地设计练习能降低学生的审美疲劳,增加学生练习的兴趣。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也增加了教师批改作业的乐趣,有效地提高了批改的效率。

三、多样批改,促进分层进步

区别安排作业,提高作业批改效率,既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优势,也减轻了教师的批改压力。因材施教设计作业,实现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化,既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步,又能提高作业批改效果。

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 “平行四边形”学习完后,笔者改变以往批阅作业的形式,在课堂上让同桌互相批改家庭作业。这节课布置的家庭作业数量不多,重在让学生领悟知识。习题如:已知在平行四边形中, AB=16,BC=12,则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多少?这些题目有基础题目,也有难度大的题目,笔者将作业设计为梯形难度,难度系数一步步增加。让同桌之间互批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方式、解题思路的交流,使学生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相互批改的过程中,会有分歧,有沟通,笔者让学生把不确定的地方先标记出来。最后二十分钟的时候,笔者将作业全面进行讲解,通过全班共同探讨的方式解决难题。通过让学生互相批改,并鼓励学生查找彼此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既集中了学习精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查自纠能力,有助于严谨学习态度,端正学习风气,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作业批改形式很多,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师的责任。学生参与作业批改,既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挥,取得进步;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强化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合作,有助于形成互助合作的学习小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因材施教,提高批改实效

学生的发展参差不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业的布置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减少教师作业批改的工作量。

例如,在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的教学时,考虑到这章知识有一定难度且学生学习水平有差异,在设计练习时笔者特别采用了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做法。在本章知识全部学完后,让学生做小练习。笔者将作业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慧眼识珠”,让学生从下列数字“-■;■;■;■;x;■;■”中选出哪些是二次根式。这个部分是为基础不太牢固的学生而设计的,希望通过练习,能帮助他们掌握本章的基础知识。第二个部分为“画龙点睛”,让学生动手完成空白的地方。如“二次根式可以用 式子表示”。这个部分也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相比于第一个部分难度稍微加大,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写出答案。最后一个部分在前面两个初级部分的基础上,难度有所提升,这是让学生知识提升的一个设计。“某学校学生要制作100个体积为2 m3的纸盒,其高为0.4 m,同学们想把底面做成正方形的,那么底面边长应为多少合适?”这是一个综合题目,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答案。作业设计呈阶梯状分布,让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取得进步,也让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能根据学生水平快速批改,节约时间。

有层次的作业设计可以让不同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育一直追求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考虑到了所有学生,也让作业批改难度减小,让学生、教师明确作业内容,减少困惑。

初中阶段,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改变作业设计、批改形式让学生乐于接受,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相信通过因材施教,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效率与实效均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品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J].广西教育B(中教版), 2012(5).

[2]庞绍林.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布置[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13).

上一篇: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下一篇:让古音在诗词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