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数字化摄影与诊断的分析

时间:2022-05-19 03:31:28

乳腺癌的数字化摄影与诊断的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与研究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对6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特征以及X线表现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 60例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处于35~80岁,年龄40~60岁的患者,总病例达66%。X线表现为肿块合并钙化者17例(28.3%),单纯肿块者20例(33.3%),单纯钙化者6例(10%),结构紊乱者7例(11.7%),结构紊乱并钙化者10例(16.7%)。病理结果:导管内癌11例,浸润性导管癌46例,乳腺小叶癌3例。结论 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能够非常清晰的将乳腺病变特征显示出来,对于早期诊断乳腺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乳腺;数字化;摄影;诊断;分析

就目前来看,乳腺癌的发病率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已经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率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与传统乳腺摄影技术相比较而言,具有诊断准确、成像清晰等优势,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乳腺摄影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早期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健康体检者中发现6例;60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处于35~80岁,平均47岁。

1.2一般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制造的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机,常规摄取双侧乳腺头尾位(CC位)和内外斜位(MLO位),必要时进行加拍侧位以及局部加压。特别是在有高度怀疑乳腺癌对象或者与临床检查不符时,需诊断医生触诊检查,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活动度、质地和同侧腋窝淋巴结等情况,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

1.3 影像学分析 摄片完成之后,将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分析与处理,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型标准做出诊断,对显示的病变以肿块、钙化、结构紊乱征象来记录,并详细记录相应的病理结果。

2 结果

2.1影像学表现

2.1.1乳腺乳腺的类型 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乳腺实质分型。对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型,分型结果:18例脂肪型,13例少量腺体型,17例多量腺体型,12例致密型。

2.1.2直接征象 17例肿块合并钙化(28.3%),12例分布于结节内,6例分布于结节周围;3例弥漫分布,7例密集伴弥漫分布,8例簇状分布;4例粗棒状钙化,3例泥沙样,2例杆状分支,9例针尖样。

20例单纯肿块(33.3%),最小6mm,最大30mm,其中12例类圆形,6例椭圆形,2例中圆形;12例尾样征,4例伴星芒状影者;7例肿块并灶性结节者,13例单发结节;2例低密度,7例高密度,11例稍高密度。

6例单纯钙化(10%),2例段样分布,4例簇状分布;2例分支型钙化,2例针尖状,2例粗棒状钙化,1例泥沙样钙化。7例结构紊乱(11.7%),10例结构紊乱并钙化(16.7%)。

2.1.3 间接征象 20例淋巴结肿大(33.3%),7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11.7%),其他均为反应性增生。5例皮肤增厚,2例内陷,3例糜烂。

2.2病理结果 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中,导管内癌11例,浸润性导管癌46例,乳腺小叶癌3例。

2.3乳腺癌X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乳腺癌患者的X表现与其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见表1)。

3 结论

3.1乳腺癌的简要概述 乳腺癌多源自乳腺腺管上皮,主要发生于女性患者。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相关研究显示[3],在我国,该病已居恶性肿瘤首位,对我国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对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当前,乳腺癌是临床上唯一通过影像学检查来降低肿瘤患者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而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为钼靶X线乳腺摄影,特别是数字化乳腺摄影,可清晰显示患者乳腺各层次的细微结构[4]。

3.2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的成像原理 1999年,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且批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5]。与普通钼靶乳腺机相比,数字化乳腺摄影机具有显著优势,其成像原理如下:通过光导性,直接将X线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产生数字动态图像以及静态图像,对有价值的X线数据进行了有效保留,且其所形成的图像空间对比度与分辨率均较高,可对患者乳腺病变组织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详细观察,同时在成像过程中还能够对其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对窗位、窗宽进行调整,以调节图像的亮度与对比度,对于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测量与标记,反转图像[6]。

3.3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的应用价值 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得到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数字化乳腺摄影,作为一种先进的乳腺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价格便宜,而且其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尤其对于单纯微钙化导管内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肿块为乳腺癌的常见征象,通过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的应用,可将患者肿块清晰呈现,尤其对于肿块周围区域结构以及边缘的细节,可清晰获得,可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本研究通过对6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与探究发现,17例患者的X线表现为肿块合并钙化,20例表现为单纯肿块,6例表现为单纯钙化,7例表现为结构紊乱,10例表现为结构紊乱并钙化。另外,其病理结果显示为导管内癌11例,浸润性导管癌46例,乳腺小叶癌3例。

综上所述,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可清晰显示乳腺病变特征,进而对乳腺疾病实施针对性诊断,显著提高诊断的有效性、准确性及可靠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晓洁.图像后处理软件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中对乳腺癌的应用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8-39.

[2]杨文洁,齐小凤,陈克敏.乳腺病变的数字化摄影与屏片摄影之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04):282-285.

[3]沈茜刚,顾雅佳,唐峰,等.数字化乳腺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09):494-497.

[4]刘佩芳.乳腺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0-142.

[5]滕妍,曹满瑞,刘炳光.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对比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07):1106-1109.

[6]王俊明,杨丽娟,姚晓新.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5):128-129.

上一篇: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度慢性乙型肝... 下一篇:70例银汞合金充填术失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