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在机电专业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18 09:09:06

“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在机电专业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学校在近几年的机电课程教学实训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结合在《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中进行的教学实践,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电梯维修与保养》实训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实施“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小班化;实训教学;项目教学法;小竞赛

推行小班教学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以小班为团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较大项目分解成小项目、小任务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训课堂中完成项目的学习,能增强学习的信心;一个大项目学习完后,进行本项目一次综合知识的小竞赛,检查学生对该项目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增强竞争意识。

一、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模式的提出

传统的大班化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应变能力比较弱,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远远不能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改变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做法,瞄准的是教师如何教得更有效,学生学得更有效、更充分,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有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品格。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校机电专业在《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的实训教学中试行“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模式既符合机电专业实训课本身的特点,也顺应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相对传统的大班级规模的教学模式,并不仅仅是教学规模及内容的减小,它是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真正提高每位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为宗旨,以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学习观,自主创新的能力为目标,最终使每位学生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被认为是初中的“差生”,文化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在学习上普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要让每个学生的技能都得到提高,适合在“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模式中运行。

2.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而另一部分基础较差,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又跟不上,以往的大班“放羊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这两部分学生的需求,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小班化”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本专业实训课的特点分析

机电专业课程的实训课,特别是《电梯维修与保养》的实训教学,学生动手实操时很多时候都要进入到电梯的轿顶或底坑内,有“电击、剪切及高空坠落”的危险,实操时安全是前提,同时还要规范学生的操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比如,学生进行“轿顶维修保养”的练习时,由于是高空作业,有时还要移动轿厢进行操作,老师在巡回指导或对于一些同学个别辅导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出现人身和设备事故。但是以往由于实训课人数较多,教师都不敢带学生进电梯井道轿厢顶或电梯底坑内实训操作,实训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的安全防范已经非常吃力,所以实训课以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根本不能实现。实行“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由于班级人数较少,可以分成3~4人的学习小组,同时由于学习的项目是分解后的小项目,学生也较容易理解和完成。

三、“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的效果

1.“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更能充分调动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了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集体竞争和集体荣誉感等社会意识。

3.“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自卑感消失。

4.“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模式能普遍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模式,通过在《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它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教与学”,我从重视研究“教法”,转向了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学生在项目实训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实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赵笑梅,文莉.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03.

[2]习维,黄睿.项目教学实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4.

[3]于磊.电梯电安装与保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7.

上一篇: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发展路径研究 下一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