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发展之路

时间:2022-05-18 08:21:13

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发展之路

外汇市场原本是指从事外汇交易的场所,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外汇的报价、询价、买入、卖出、交割、清算使得外汇交易日益电子化和网络化。

如今的外汇市场既包括有形的市场,也包括无形的市场,并且越来越体现为一个由无数外汇经营机构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国际上最大的几个外汇市场并没有实体的交易地点,只是一种银行、企业、机构投资者、其他外汇交易商及外汇经纪人通过电传、电报、电话及电子计算机等电子信息系统所联结的交易网络,是以电子网络、相关软件为载体和平台的虚拟市场,如伦敦外汇市场、纽约外汇市场和东京外汇市场等;另一方面,一些外汇衍生产品如外汇期货、期权、货币互换等又同时在有形的市场进行交易。无形的外汇市场由各种针对不同对象的电子交易系统所组成,目前全世界外汇交易中的56%都通过各种电子交易系统来实现。据估计,到2010年该比例可能将会提高到75%。本文略述中国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平台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

一、中国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平台的建立

我国的外汇市场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作为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中介机构,成立于1994年,实行会员制,当前会员包括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其他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子交易平台的搭建、改革和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的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代的外汇交易系统的构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外汇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要求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可浮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同期国内外汇市场还很分散,国内各地汇率也不完全相同,且交易主体是企业。新的国家外汇交易机制要求在IT框架内运行,并指定银行成为外汇交易主体。整个外汇交易的机制、算法、模式完全由我国自己的团队设计,在当时的网络条件下,外汇交易系统直接采用了全程联网模式,在属于银行的交易室之间联网,是国内最先采用的联网方式。最终,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汇交易系统,以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进行撮合,成交后进行集中清算的交易方式。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联通全国所有分中心,此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正式运营。

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两年后,1996年,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组织开发的全国性银行间短期资金拆借市场开通,银行间拆借市场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交易网络,提供了完善的交易功能。外汇交易系统与银行间拆借市场交易系统的上线运行,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里程碑。

1996年底,我国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实践证明,银行间外汇市场为结售汇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央行干预市场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宏观调控方式从直接向间接的转变,为外汇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市场基础,推动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顺利实现。之后的几年,我国以IT为运作平台的银行间市场发展迅速。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银行间外汇市场逐步推出了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交易品种,并在原有的竞价交易方式之外,增加了询价交易方式,引入做市商制度。为配合外汇市场改革措施的出台,实现市场改革目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2005年底通过全球招标,最终选择路透作为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的开发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合作开发,该系统已于2007年3月12日上线运行外币对交易,并于4月9日上线人民币外汇交易。

二、中国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平台的效用

目前中国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平台使用的就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路透于2007年4月9日成功推出的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将人民币对外汇即期、远期、掉期交易和外币对交易统一在该平台中交易,在交易方式和技术水平上也更加与国际水平接轨。该系统是路透运用RET(Reuters Electronic Trading)技术专门为人民币外汇交易进行的本地化开发,实现自动程序的做市商报价和交易。会员可自主选择竞价和询价交易方式,采用一次点击成交、RFQ双边询价或限价订单等完成交易,操作方式更加自动化、电子化,交易变得更加有效率。

新一代外汇交易平台统一了人民币外汇交易和外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业务,提供了8种外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信息,是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外汇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标志性发展,提高了中国外汇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完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近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交易中心加快了外汇市场业务和技术创新的步伐。为适应市场个性化交易的需要,作为电子交易的补充,2001年7月交易中心推出本币声讯中介服务,2002年6月推出外币拆借中介服务,2003年7月成立货币经纪部。我国外汇市场已建成的“交易、信息和监管”三大服务平台,在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传导货币政策、形成基准汇率与利率以及为监管机构提供实时在线监管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电子化的发展

从中国外汇市场电子化的现状来看,目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构建的是一个引入了做市商制度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平台。现有的交易平台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完全可以在未来引入更多的外汇衍生产品,并为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外汇电子交易平台奠定了基础。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借鉴国际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平台的发展趋势,建议中国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平台应着重在以下方面寻求发展和突破:

1. 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系统建设,促进我国外汇市场电子化向深度发展。及时推出适应形势发展、符合市场要求的各类服务和产品,特别是人民币和外汇的衍生品交易。在系统建设方面,交易中心必须紧跟世界IT和交易方式的发展趋势,研究借鉴国际各主要交易系统的交易机制、核心软件和系统建设,遵循“安全、高效、经济”的准则,贯彻“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交易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要”的业务工作方针,致力于完善“交易、信息、监管服务”三大平台建设。

2.积极构建国内非银行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平台,促进我国外汇市场电子化向广度发展。目前我国除银行与其他外汇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平台可通过各家银行在线外汇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外,还没有其他的非银行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平台,更不用说个人外汇投资者之间交易的平台了。因此,我国应积极构建国内非银行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电子交易平台,为不同层次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外汇供需的交易平台。

3. 大力发展综合性外汇电子交易平台,构建我国的外汇交易所模式,促进我国外汇市场电子化的全面发展。借鉴国际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平台的发展趋势,努力推动我国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平台向综合性电子交易平台发展,促使我国外汇市场从柜台交易走向交易所模式,并融合不同目标客户群的交易,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电子交易平台,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并提供给所有参与者公平的交易机会。通过提高各类效率,从而降低平台的参与资格标准,降低最小交易量要求,减少交易平台使用费,为综合性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打好基础。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际国内各方要求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对中国来说,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使之逐步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外汇市场上计价、支付、交易和结算的重要货币已刻不容缓。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外汇电子化交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期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电子交易平台通过不断加强系统建设,提高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的电子化水平,为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罗 翔,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国际收支处;赵美贞,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国际收支处)

上一篇:古今名人怎样读书 下一篇:对施工企业ERP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