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线路规划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5-18 08:11:27

物流运输线路规划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为有效规划物流运输线路,降低物流成本,需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建立有效的物流运输线路的选择模型。为此,本文对物流运输线路规划模型中所应考虑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分为成本类、服务类和其他类三大类,这些因素的相互关联造成了模型建立的困难。

关键词:运输线路 影响因素

一、成本类影响因素

运输成本一直在物流成本中占据主要份额,《中国物流年鉴(2011)》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运输费用为38321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3.99%。这一数据具体到各个企业,即运输成本占企业物流总成本的50%以上。对于将成本控制作为主旋律的物流管理,影响成本的因素是物流运输线路选择模型必须考虑的一类重要因素。

1.运输距离

货物的运输时间、运输费用一般与运输距离成正相关关系,与运输质量、运输工具的周转速度等技术经济指标成负相关关系。在物流运输线路规划模型中,通常力求运输距离的最短化,特别是运输中的可变成本一般与运输距离成线性正相关,通过各种计算模型均较易求出运输距离最短的线路。但在一些限制条件下,运输距离不能追求最短,只能选择在其他因素限制下的最优化,如为了保证货物的准时到达选择较畅通但距离较远的线路等,这就增加了模型的复杂程度和计算量。

2.运输环节

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总体服务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衔接不佳,货物在运输中难以实现无缝化衔接,导致中间环节过多。即使是同一种运输方式,每增加一个运输环节,也势必会增加装卸、搬运、保管等作业内容,增加企业的物流总费用,同时造成货损、货差上升。因此,在物流运输线路规划模型中,一般希望能在限制条件下实现运输环节的最少化,最好采用直达式的“门到门”运输模式。

3.与运输相关的资金流转

传统的运输管理中,主要考虑直接运营成本,对资金的运转考虑较少。在物流金融化的今天,不仅费用结算的周期会影响到成本和企业的资金有效使用,在途货物的金融化处理也与成本和收益有关联。在选择运输线路时,资金流转这一特殊因素会间接的产生资金成本及机会成本。

4.货物数量

货物数量,即货物的运输规模,是规模经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单次装运量增大及整车整船的情况,可有效降低分摊到每单位货物上的平均固定成本;货物数量也决定了可选择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关联着装卸的方式和时间,从而影响到线路的选择。

二、服务类影响因素

现代物流领域的竞争正在向以服务竞争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单纯的成本竞争不仅无法保证物流竞争优势,对企业本身的持续发展也不利。因此,在物流过程中将越来越多的服务因素纳入相关的变量与函数,设计进物流运输线路的规划模型。

1.与时间相关的因素

(1)货物的运到期限

运到期限涉及从订单达成日期到交货日期的长短,也涵盖货源组织、装卸时间、运输速度和可靠性等多方面。通常收货方会要求在运到期限前交货,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提出准时运到的要求。装卸时间、运输速度可以根据日常的统计数据和当前的人员、运输设施、运输设备的状态进行有效分析;线路的可靠性可利用历史数据来分析,但时常会被自然灾害、交通意外、临时交通管制等突况所影响,在分析时需要相应的预警机制及时生成限制条件并做好预选的备用线路。

(2)货物的在途时间

货物的在途时间要从运到期限、收货要求、相关的仓储成本等多方面来分析。在同一种运输方式中,在途时间一般与运输成本正相关,与相应的仓储成本、运输工具的周转率存在负相关。要注意的是企业有时需要采用在途的方式替代在库以减少相应的仓储成本,这时会要求增加在途时间,造成直接运输成本上升,仓储成本下降。

2.与交货质量相关的因素

商品运达时的质量状态,关系到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决定着供应链下游“牛鞭”效应的大小。零缺陷供应商要求货物不仅是准时运到,还要求运到货物是百分百合格,不能存在货损货差。

3.线路状态

线路的状态,如路面通畅情况、平整状态等,对运输的速度有直接影响,也与部分易碎货物的货损率产生关联。这一状态在短期保持相对稳定,长期则存在动态变化。在处理此因素时,还需与成本、时间、货物特性等因素综合分析。

4.信息化管理水平

部分客户对供应链中的信息化管理已有了较高的要求,在选择相应的服务时,会要求服务供应商能与其信息系统对接或提供某些特定的信息服务,以减少信息冗余和人为差错。这对物流方式、物流工具和运输提供商的选择进行了限定。

三、其他类影响因素

除了成本和服务二大类因素外,还有不少因素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对运输线路的选择产生影响,有一些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1.货物的性质、形状等特征

货物的性质、形状等特征会决定一些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无法采用,如超大件货物无法使用航空运输;一些超重超限货物在公路运输中无法通过一些特定的涵洞、桥梁,导致一些公路运输线路无法使用。货物的这些特征是线路规划时必须考虑的,建模时要作为限定条件来处理。但是,作为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企业的业务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建模后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企业业务拓展所带来的货物类型、货物种类的增加和运输范围的扩大,如不能及时对模型的参数和限定条件进行更新,模型的结果届时将变得无实际使用价值。

2.交通管制

物流,特别是在城市内的配送,受到交通管制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北京为例,北京在市区对大型货车的限行使得在北京市区可选择的物流线路大大减少,也限定了这些线路可使用的时间段。违反了相关规定,即便不被扣车扣货导致交货延迟,也会因违章罚单而大幅增加成本,相关企业不得不放弃更具优势的箱式货车而选用成本高、载货量小的小型车辆。因此线路规划必须将交通管制对线路和运输工具的影响充分考虑进去。

3.安全因素

对运输线路选择产生影响的安全因素分二类,一类是以货物的特性,如重量、体积、贵重程度、内部结构及其他物理化学特性(易燃、易爆、易碎、剧毒等)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方式及线路,确保货物能安全可靠地运达,这类因素可作为限制类条件;另一类是从运输的线路和相应的运输方式本身来分析安全性,如铁路运输的货损货差平均水平高于公路运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小于公路运输等,这类因素需要以历史数据结合相关的评估来建立相应函数进行分析,并考虑对突发状况的预处理。

4.运输工具

企业根据自身的物流需要,有的拥有运输工具,有的外租运输工具,有的则将运输环节外包。在进行线路规划时,可供选择的运输工具会影响可选的线路数量,也会由于其状态的不同导致成本差异。特别是选择外包运输业务环节时,还存在着对服务提供商的选择,需要相应的供应商选择数据平台的支持。

四、各因素的相互关联

以上各个因素在模型中一般不是孤立存在,相互之间互有影响。有的因素之间明显存在“悖反”问题,如服务水平上升的同时成本也跟随上升;也有的因素之间需要进行对比,如延长在途增加运输成本与减少在库减少的仓储成本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不对比难以确认孰优孰劣;还有的因素必须作为前置条件,如交通管制等。

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影响因素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同时,除前述因素外,企业还有可能面临着特定客户的一些个性化要求,这需要在线路选择模型中建立针对因素增加和因素变化而进行相应处理的动态环境适应机制。

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动态性导致模型设计复杂,运算量大,维护困难。这也是线路选择模型设计和实际应用的主要难点。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中国物流年鉴2011 [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2]张建勇,郭耀煌,李军.基于顾客满意度的多目标模糊车辆优化调度问题研究[J] .铁道学报,2003,25(2):15- 1

作者简介:

许迅安(1974- ),男,湖北武汉人,工商管理硕士,讲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管理工程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仓储管理。

上一篇:浅谈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下一篇: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下提高商务人才的口语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