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半”字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时间:2022-05-18 05:04:28

留学生习得“半”字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摘 要:“半”字作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母语学习者对其使用不存在错误,但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还需要系统、深入的学习才能掌握“半”字的正确用法。本文通过“半”字的字形、词性、半A半B等固定构词形式等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全面的掌握。同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法,对留学生习得“半”字的偏误进行分析,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

关键词:半;习得偏误;对外汉语教学

《说文》:“半,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 “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其会意。本义是一半,二分之一,如:半圆。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能只交给留学生“半”读音ban,入声,点、撇、横、横、竖的五笔书写法,表示事物的二分之一。还应该通过实例来给学生阐明它的语法语用和搭配能力。

一、半字的词性分析及构词条件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显著特征在于它是音义结合体。对于“半”字形体和词性的分析能帮助留学生更好的理解。关于“半”字的词性,语言学家各抒己见。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将它归为数词。认为无整数时半置于量词前,如:半公斤、半个;有整数时置于数量词后,如:三米半、四斤半。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将其归为量词,作为“准量词”。如:半辈子、半张、半分钟。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其归为数词和副词两类。作为数词,意为二分之一,相当于英语中的half。具体用法如下:“半+量+名”:半个西瓜、半斤醋、在北京住了半年等;“数+量+半+名”:两米半花布、花了三天半时间写论文、还有一瓶半芒果汁;“半+量”常与否定词搭配,表示量很少。如:她半句话都不说、小李半点儿私心都没有。作为副词,意为一半程度、不完全。常以半A半B、半A不B等固定结构出现。具体用法如下:“半A半B”:A、B意义相反,表示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同时存在。如:半信半疑、半吞半吐、半真半假、半爱半恨、半睡半醒、半笑半哭;A、B为名词时,表达一种中间状态。如:半冷半热、半新半旧、半城半乡、半阴半晴;有时也表示一种混沌状态。如:半人半鬼、半中半西。“半A不B”:A、B相反,表示某种中间状态或性质,含有厌恶之意。如:半死不活、半长不短、半低不高、半新不旧。此外还有一种“半A不A”的形式,与上述意义相近。如:半懂不懂。

二、留学生习得半字的偏误及教学建议

留学生在使用“半”字时存在一定的偏误,我们针对语料库中的偏误逐一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加以纠正。具体有:1.我们终会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另一伴。在这类句子中,留学生将“半”与“伴”混用。“伴”字左右结构,以单人旁为义符,表义与人有关,可做名词、动词。如:伴侣、陪伴。不存在量词词性,意义与二分之一无关。2. 现代汉语中的“半天”并不表示确切的六小时或十二小时。如:我等你半天了!表示等待的时间较长,反映了一种不耐烦的情绪,并不指具体等待时间。3.“半”不能与动量词组合,如:半次、半下。但作为否定强调时可以有“我半次也没去过”的用法。

针对以上留学生使用“半”字的偏误,我们应采取合理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直接法是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留学生习得汉字、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交际和表达,直接法本着句本位原则,整句学习,利于学习者通过替换、类比造新句子。通过大量句子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词义。同时辅以讲练法、问答法等,在“半A半B”类结构中,还可采用表格、图片的形式帮助学习者更直观的学习。课后应辅以任务型教学法,让学习者通过交流来学习汉字,并建议学生搜集有关“半”字的相关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培养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

三、有关半字的特殊用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可能发生扩大、缩小或转移。对于“半”字的对外汉语教学不能仅限于“二分之一”的基本释义,还应对其特殊用法进行归纳总结。1.汉语俗语中对“半”字的使用完全脱离原意,词义转移。如:半子(女婿或妻子同前夫所生的儿子)、半吊子(功夫不到家,不专业)、半彪子(鲁莽、不通事理的人)、半掩门儿(贬义词,指暗娼)、半文盲(识字不多的成年人)。2.科学术语。如:半导体、半元音、半径等。3.部分专有名词。如:苏轼诗云:“忽惊春色二分空,且看樽前半丈红。”诗中“半丈红”是花木名,留学生在习得时绝不能将其理解为与颜色相关的词。又如:“半山亭”指亭名、“半月泉”指泉名、“半翅”指沙鸡、半印(旧时印章名),学习者在习得时不能误以为是印章的一半。4.一些新生的网络词汇赋予了“半”字更丰富的含义。如:半纯半媚半成熟、半疯半野半温柔。5.“半”字还产生了一些比喻义。如:半边天(指女性,预指与男性同撑起一片天)、半路出家(指某人功夫不到家,不正宗)。6.有关“半”字的歇后语。如:半个铜钱――不成方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突如其来。此外,中国人对待生活的处世态度,也与“半”密切相关。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的中庸之道,“百年苦乐半相掺”的人生感悟,对欲望的合理性控制等都反应着中国人的“半”字哲学。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

[2]徐子亮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错误分析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衢州市老年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