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道路作业市场化成败的几个因素

时间:2022-05-18 02:14:28

影响道路作业市场化成败的几个因素

摘 要: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水平和环境质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这给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道路作业市场化是市容环卫管理行业较为普遍,也是讨论较多的一种道路清扫保洁管理模式。许多地区、城市环卫作业纷纷走上市场化之路,然而市场化虽有其优势所在,但能否充分发挥其优势,却受到了当地财政、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以厦门市湖里区为例,谈谈影响市场化优势发挥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道路;市场化;因素

1 实行市场化需要当地财政的强有力支持。

道路作业市场化不是意味着省钱,这是首先要明确的观念。市场化的优势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调动作业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政府职能部门的精力从日常繁琐的作业细节中释放出来,更多的用于监督和引导。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需要生存,需要发展,就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利润,那种市场化后“企业各自承担,政府少投入”的观点是错误的。以厦门市湖里区道路市场化为例,从2007年8月实行市场化至今已进行三轮道路作业招投标:第一轮是2007年7月对辖区次干道进行作业招投标,分四个标段,共244万平方米,年平均中标单价为4.25元/平方米。单价的测算中涵盖了工人工资、社保、劳保、防暑降温、服装、加班、福利、保险,作业工具的购置、维修、折损以及不可预测风险、合理利润空间等各个方面;第二轮招投标是2009年2月对辖区五条主干道进行作业招投标,分3个标段,共147万平方米,年平均中标单价为5.48元/平米;第三轮招投标是2012年9月份对第一轮招投标到期后的重新招标,分三个标段,共373万平方米,年平均中标单价为10.8元/平方米。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 2009年到2012年的三年时间,保洁费用增长近一倍。而早在第二轮市场化之前,五条主干道的作业采取“半承包”模式,年道路作业经费约360万元(不含作业工具费用),市场化后道路月作业经费达800万元,保洁经费同样增加一倍多。今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工成本的提高,道路作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业范围越来越广,并且总体趋势朝着机械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因此保洁单价也将越来越高。如果在当地财政支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强行推动市场化,只会导致企业通过克扣工人工资、延长工人保洁时间、降低保洁力度等方式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利润。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作业质量,市场化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因此,道路市场化作业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财政的负担,没有财政的有力支持,要想实现市场化是一句空谈。

2 道路作业市场化需要有一套完备的监督、引导机制。

有了政府的高投入,市场化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点,还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机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1 市场化要成功有效的监督是关键。市场化好比一条船,监督机制就是控制船航行的“舵”。监督、管理机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实际作业和管理经验做积累。再者,在实行市场化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又有其差异,可借鉴、参照的经验有限,管理的方式、方法很大一部分需要靠自身的摸索和实践。厦门市湖里区道路市场化的探索从1995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功就已开始,道路作业先后经历了责任组、国道半承包和承包三个阶段,不同的作业模式有不同的管理、考评方式。可以说道路作业的市场化是在总结、摸索了12年的经验基础上付诸于实践的。不仅如此,市场化过程中将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考评、管理机制也要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湖里区实行市场化5年多来,仅考评模式和考评办法、奖惩机制等,就进行了7次的调整。目前形成了以日常考评、专项考评、公司互评为主体,结合市、区考评、群众投诉、媒体曝光等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在保洁公司监管上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如为提高大型机械化清扫车作业效率和质量,在保洁公司大型机械化清扫车上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扫盘感应系统;为确保一线作业人员的到位率采取以每月公司社保、医保缴交花名册为基数核发承包费;将防暑降温费、服装费、过节费等关系工人切身福利的费用列为不可竞争项目,按实际发生逐月核拨;要求公司统一为一线作业人员提供具备定位、对讲功能的定制手机,实现人员作业率的实时监控等等。

2.2 市场化要成功不单靠监督,还要引导。厦门市湖里区实行市场化后就有人提出“既然市场化了,干管分离,不用替保洁公司作业考虑,以后只要负起监督职责就行”的看法。的确,市场化就是要通过作业主体的自主经营,管理部门来 探讨存货舞弊 关注自媒体时代影响连锁酒店市场营销的因素 探讨提高审计质量的策略 台州市黄岩区农民收入特征及来源演变研究 孤山子国土中心所2012年国土工作纪实 河北省夏令营活动建设思路探究

上一篇:大竹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气候变暖与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