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30 10:47:1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对防治工作的开展造成诸多困难,本文着重分析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现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应对措施,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森林绿化;生态环境;

森林绿化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经济的需求,有利于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推行林业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通道绿化、新农村建设、小康村园林绿化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的深入,我国的森林绿化面积在逐年增长,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和创造林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林业管理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一个难题,每年都因为有害生物的危害给林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中包括很多种类,主要分为有害植物和有害动物两大类,其中常见的有害生物有:香榧瘿螨、栗剪枝象甲、山东广翅蜡蝉、栗瘿蜂、马尾松毛虫、竹螟、竹卵圆蝽、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老鼠、蝗虫、食叶虫、天牛等动物害虫,以及藜、喜早莲子草、锈毛寄生、草、菟丝子、车前草、苍耳、狗尾草等植物种类。这些有害生物在大片的经济林中危害严重,是目前林业管理中减灾防治的重点。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积在逐年增加,对于林业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由于受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有限、危害生物种类太多、有害生物的潜在威胁认识不足、有害生物的危害爆发性现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林业管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在防治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主要有:

1.1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工作不足。主要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系统的科学检测手段,缺乏林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资金投入方面欠缺,导致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处于被动治理,缺乏预防管理。

1.2 资金投入不足。在防治经费的投入中由于经费短缺,防灾基础设施不足,防治、测报、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缺乏,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撑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防治手段落后,整体抗灾能力下降。

1.3 防灾防治责任划分不明确,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甚至是管理生产环节脱节。造林绿化、育苗、规划设计等环节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管理,缺乏足够重视,没有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1.4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忽视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的行业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重培育轻保护、重防治轻预防的倾向还未得到明显改观。使得林业管理中有害生物危害严重,影响森林质量。

1.5 防治有害生物过程中的技术手段落后,特别是化学农药的喷洒对环境污染、病虫抗药性增强和有益生物的杀伤方面,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

1.6 受防治资金和防治设施等限制,防治工作开展局限于绿化林和部分经济林,缺乏对野生自然林和偏远地带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预报预测体系

为了准确的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必须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预报预测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和监测仪器的投入,建立全面的监测点,以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技术为基础,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对各监测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相关检测技术手段,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划分明确,定期巡检和收集监测数据,编制资料档案,掌握林区的有害生物防治情况,准确的掌握灾情和及时的预报、防治。

3.2 充分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

林业发展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林业经济的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充分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也是促进林业经济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减少损失,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另外,在保护生态安全方面,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建立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进行严格的管理,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本要求。

3.3 提高防治技术的科技含量,进行科学防治

由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要坚持:一要深入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研究新的防治技术,进行有效的监控灾情,并减少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推行生物防治,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相互制约,达到防治目的,并减少环境污染。二是要合理的选择造林树种,进行科学搭配,营造混交林,进行生态林业的发展,增强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三是要实行早期预防和前期防治。四是要遵守农药使用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避免对环境和其他有益生物的影响,减轻对环境和水污染。

3.4 坚决堵住生物入侵渠道,加强外来物种的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行,在木材和水果贸易中的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经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中,必须加强木材、水果等贸易的检验检疫,堵住有害生物的入侵渠道,减少其危害传播。首先要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引起人们对有害物种的危害性重视,自觉地不携带、不传播外来物种,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防疫法规,做好苗木和林产品、动物活体的进口检疫把关。对于已经到岸的木材、动物活体和其他可能携带危险物种的器材等要进行彻底检查,做到万无一失。

3.5 挖掘资金管理渠道,保证防治资金的投入管理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需要大量资金,以保证技术研发、人员配备和设施的配置等,可以按照“谁经营,谁防治、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林业经济收入中划拨防治资金,加上政府投入等多种渠道,建立防治责任制,保证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进行。

3.6 建立健全部门管理协调机制

将技术研发、育苗、造林、管理和防治等工作统一规划设置,加强协调能力,林业部门在防治工作中要着眼全局意识,不能只管自己一片,采取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和综合技术手段,突出重点,开展联防联治,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除治工作,实行有计划地抗灾减灾,是提高防治成效的成功举措。

4 结语

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行科学防治、综合防治的办法,坚持长期防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森.罗山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85,188.

[2] 张志臣,王安军,姜华,等.部分土农药植物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3):61,43.

[3] 余建,张志元,高必达.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53-55,58.

上一篇:提升蚕桑生产潜力的技术措施探讨 下一篇:一例雏鸡球虫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