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建

时间:2022-05-18 12:48:21

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建

摘 要:最近一段时间,一系列有损于大学生形象的报道不断汹涌而来,而这其中报道的最多的就是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上不讲信用,考试作弊、论文剽窃、助学贷款不按期归还、恶意拖欠学费、求职时为了“保底”而签约,一旦有了更好的选择,就撕毁合同另立门户……我们要透过这些现象看本质,深入地分析背后的原因,从而为大学生诚信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古人云: 人无信不立。信用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共同的道德规范,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塑造、道德品质的养成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担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整体社会评价是好的。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不诚信浪潮的汹涌,大学校园也非一方净土,不诚信现象有加剧之势,涉及到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比如学习不诚信、考试作弊、蓄意拖欠学费、不诚信就业、以及日常行为的失范等。信用缺失将使大学生很难在踏上社会后立足和发展,一旦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形成舆论批判,势必造成对整个群体的诚信度降低,使社会对这一群体产生不信任感,这带来的后果将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我们必须在这种状况出现之前进行诚信重建。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外部客观环境。

1、社会大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双刃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有些人置良心与道德于不顾,不择手段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做出了一些重利轻义的事情,如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社会上的这些消极现象使人们在认知中产生这样的错觉,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存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各项法制建设还不完备,社会上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很多,这使得诚信缺失问题在整个社会中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不受其影响,久而久之,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是必然的。

2、学校、家庭等小环境因素。学校和家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但现在学校、家庭也存在很多问题,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在大学以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小学把追求高升学率当作根本任务,在德育教育上,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甚至把德育课挪做它用;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的诚信教育淡化。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太封闭,没有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同时,现实社会中的学校本身,诚信也出了问题,有的学校学术腐败、科研浮躁,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各类评估上虚假行为都会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有的家长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起到榜样作用。正所谓上行下效,长此以往,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何来的诚信可言。

(二)内在主观因素。

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社会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大学生虽然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一直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中,又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以一种远离现实的方式感受着时代的变革,对他们来说高考就是唯一的人生竞争,在顺利进入大学后,有不少的学生开始失去目标、失去方向,变的浮躁,甚至堕落。再者,现在的许多大学生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与一生,家庭环境优越,从未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不可避免的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某些弱点,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急功近利、贪图享乐……

与此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能力,也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做出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还有少数大学生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由于有错误的人生价值观作理论指导,有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不良刺激,大学生很容易出现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和失衡,做出种种不讲诚信的行为。

二、如何进行当代大学生诚信重建。

(一)将高校诚信教育与全社会诚信机制有机融合起来。

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把社会、家庭、学校三个重要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个阵地的优势,灵活采用适合各阵地的教育方式,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从社会角度来说,首先净化社会环境,优化伸张诚信的社会法制环境,在立法和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细化各项规定;在执法中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使欺诈者不仅要受到大额的经济处罚,而且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社会环境中强化公民的法律契约意识,法律与诚信相结合,带动社会诚信道德风气的形成。其次,各级政府和领导应该成为率先履行诚信的表率,引导整个社会营造出诚实守信的道德之风;最后,加大新闻媒体的公开曝光力度,利用社会道德舆论褒奖诚实守信者,谴责背信弃义的行为,推动诚信道德之风的形成。

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说,父母是孩子的天然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身体力行。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加以正确引导。

(二)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高校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要渗透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校园中时时、处处、事事讲诚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教师抓起,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要做好表率和楷模。在工作中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带动广大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规范自身的行为,把诚信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在开展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工作及活动中,要做到求真务实、绝不能弄虚作假。

上一篇:浅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精神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零薪就业”的几点看法